从杂货店到快递站:致富路上的扎西尖木措

日期: 2019-10-13 19:12:07 点击:
 

    十五年前,扎西尖木措一家还住在甘南州夏河县麻当乡的一座大山上,以种地为生。现在,他们在山下拥有了一家杂货店和一个快递网点,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凌晨三点,即使是盛夏的七月,夜色静穆的甘南州气温也经常低至五度以下,扎西大叔一天的忙碌已经开始了。起床,整理,出门,开车,这样的凌晨简单而繁忙。妻子还在熟睡,扎西大叔开车启程去临夏进货。为了保证杂货店的货物正常供应,这样的早起隔天一次。
 
图片1.png
扎西尖木措在杂货店 张含瑄/
 
 
扎西大叔一家在2004年下山谋生,那时两个女儿都在上小学。当年还没有上山的公路,步行上山会耗费一个小时,一家人种植简单的作物,靠天吃饭的日子和过去许多代人一样。如今家里已经添置了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小汽车,上山、进货、出行都方便起来。回忆起过去的辛酸,扎西大叔带着自豪的笑——靠着一家人的双手和努力,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创业之初,夫妻俩开了一个家庭藏包馆,简单的夫妻经营模式,和面、制作、招呼客人、打扫卫生都是自己操心,这一干就是九年。“以前苦,站着一天,脚肿了,我媳妇双手一直在水里洗着,手也坏了,就靠做藏包馆养活两个女儿。”扎西大叔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说话间,几次望向里间正在整理货架的妻子。
 
 
图片2.png
店里的快递货架 张含瑄/
 
 
辛劳之余,夫妻俩琢磨着更好的致富之路。六年前,他们用攒下的钱盘下现在这个杂货店,妻子卖货,丈夫进货,分工明确,生意也一天天好起来。从第一年的赔本,到第二年的收支基本平衡,再到现在一天能卖上千元的货物,小店生意的变化也记录着一家人生活的巨大改善。这些年,两个女儿慢慢长成了大姑娘,大女儿去技术学校学习厨艺,学成后外出谋生,小女儿考上了兰州敦煌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夫妻俩经营小店步入正轨,扎西大叔早起进货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多年的劳作和奔波,扎西大叔有着和大多数藏民们一样的黝黑皮肤,也有着他们特有的乐观开朗,宽宽的脸上,笑容不断。
 
上午十一点,进货完成,八个小时的忙碌让扎西大叔有些疲惫,但他并不忙着休息,而是帮着妻子一起搬货、理货。杂货店店面不大,但经营类目却不少,水果、粮油、蔬菜、日用品,琳琅满目,不时有进店买东西的乡民和扎西大叔打招呼。
 
下午是大叔进县城取快递的时间。一来一回,取上快递,三个小时的奔波,加上上午的进货,疲惫在所难免。扎西大叔不言辛苦,想了想,说道:“上夏河,天气热的话瞌睡得很,怕出事故,我靠边找个安全的地方停一下,睡上十分钟,最多十五分钟,然后再开车走。”
 
图片3.png
扎西大叔进货取快递的车辆 张含瑄/
 
 
夏河县地广人稀,快递只送到县城,住得远的人们就有了取快递的烦恼。随着这些年网上购物的兴盛,甘南州的牧民们网上购物的频率也在变多。乡民取快递需下山,搭班车进城,取快递,再等班车回家,上山,往返数个小时,花费三十元。去年,扎西大叔在琢磨更多的致富办法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开始代取快递,再打电话联系乡民取快递,一件收费五元。
 
扎西大叔回忆起刚开始代取快递时,一次只有四五件快递,最多不超过十五件,那时经常收的钱连油钱都不够。“为人民服务嘛,一开始做这个也是想着方便大家,谁想到现在还能赚上钱呢!”这一年来,取快递方便了,乡民们的网购热情也迅速高涨,衣物、生活用品、电器是大家网购的主要物品。现在扎西大叔每次进城取的快递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件,翻了十倍,自己也从亏本到一个月能赚五千元左右。代取快递是扎西一家的致富宝,快递数量的递增也是普通乡民的脱贫见证。
 
夜幕降临,扎西大叔结束一天的操劳,关好店门。吃完晚餐,扎西和妻子会和两个女儿用微信聊聊天,一家人的微信群聊热热闹闹。当年的小学生已经长大,。当年的贫困户靠着双手的奋斗,已经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看到的是扎西大叔普通的一天,这些年,他每天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样普通的一天天、一年年,成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看到的扎西一家是普通的藏族家庭,在夏河县,在甘南州,在整个藏区,到处是这样为美好生活奋斗着的普通人,这个普通藏族家庭和所有奋斗着的家庭一样,日子越过越好。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张铃、吴桐;指导教师吴义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我们还要跑下去”——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
  8.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兰
  9.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10.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图片新闻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8.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9. ·琵鹭救援记
  10. ·半个多世纪,上台是演员,下地是农民——记方秀
推荐内容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我们还要跑下去”——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
  8.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兰
  9.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10.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最近更新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我们还要跑下去”——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
  8.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兰
  9.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10.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