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日期: 2019-10-25 18:02:07 点击:
 

    十八米高的二层作业平台,不足十平米的活动空间,这样的工作环境,玉门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侧钻作业队的井架工们一待就是十二个小时。

 
“不把十个手指头砸过来,你就不算是个合格的井架工。”
 
D12866队的高建瓴就是这样一位井架工,他今年34岁,2007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18米的半空中工作了12年。“第一次爬上去的时候,虽然有师傅带着,但是也害怕得腿发抖呢!”
图片1.png 
钻井   朱国全/摄
 
二层台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要入井的管柱立到钻井平台上,以方便管柱起井下井。三根管柱的重量就能达到一吨,而拉起每根管柱所需的拉力高达两百多斤!高建瓴每天需要拉起的管柱,有一百多根。钻井工人们上六天班能休息三天,三个白班三个夜班,一个班要连续工作十二个小时。老君庙采油厂矿区在茫茫戈壁上,平均海拔达到了2300米。钻井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夏天的戈壁滩上烈日似火,气温有时能达到四十摄氏度,而井架工们为了安全考虑不得不穿上重达十几斤的双防坠防护保险,再穿上为了防止渗油而特意加厚的工作服,那才叫汗如雨下。而到了冬天,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都是正常现象,刺骨的寒风混杂着砂石打在脸上如同刀割,裤子上混杂着汗水和泥浆,几乎都能自己立住!但是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哪怕是下刀子,他们也要按时爬到十八米的高空工作。这样高强度高时长高危险的工作特点让很多井架工的身体都抗不住了。“没有一个井架工能有个好腰,十个里面八个有心脏病高血压的。”
 
由于工作的需要,他每天都是和一些“铁家伙”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是致命的危险。参加工作以来,他受过的伤怎么也有二十多次了。最严重的那次意外受伤,让他的左手大拇指,再也直不起来了。
 
“当时天快黑了,视线受阻,我们安装配套的时候,相互之间的配合出现了一点问题,我的防护措施也没有做好。当时要把一个很粗重的大管子提升到六米高的钻井平台上,到达平台边缘的时候本来应该很慢的,但是司钻操作太快了,惯性太大,我就直接用手去挡,刚好井口也有一个铁家伙,一下砸到上面,就出了这么个事故。”高建瓴回忆起这起事故的时候非常平静,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也许,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了。高建瓴的妻子是玉门油田的大巴车司机,名叫马冬梅。她说,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提心吊胆,但是现在已经麻木了,只希望他能自己小心一点,每天平安归来。
 
同是井架工的李伟也经历过一次惊魂时刻。“那次油车在起钻的时候,绳索突然把二层平台给掀起来了!当时我都吓懵了!”好在那只是一次轻微的弯曲,李伟也算捡回来一条命。这位身高足有1.87米的壮汉谈起那次惊险时刻还显得有些后怕。
 
对于井架工来说,皮外伤是常有的事,不小心用榔头把自己手砸肿也是家常便饭。钻井队上都是大型的钢铁设备,不管是单独作业还是和工友之间配合,砸着碰着也很正常。“老师傅有句话说:不把十个手指头砸过来,你就不算是个合格的井架工。”
 
“我对玉门油田有恨有爱!”
 
作为土生土长的玉门人,也是油二代,高建瓴对玉门油田的感情却很复杂,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有恨有爱”,爱很好理解,那必定是三十多年生活和工作的感情,要说石油工人对油田有“恨”,还真的是令人费解。
 
“玉门已经被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了,石油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也慢慢在下滑,未来什么样子真的不知道。”其实高建瓴不是没有想过要离开玉门油田,但是想到自己父辈的一生和自己最好的青春都早已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要是真的离开,心里最多的怕还是不舍和遗憾。自己这半辈子就是为了油田而存在,离开,还真不知道去哪……李伟今年29岁,21岁大专毕业就参加了工作,8年时间一直奋斗在半空中,连找对象的时间都没有。“正常来说,别人下班还能陪女朋友吃个饭逛逛街,我这下班都八九点了,累了一天吃了饭啥都不想干。”别人的29岁可能都儿女成双了,而李伟的29岁属于玉门油田,属于18米高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但是玉门油田已经存在了整整八十年,流淌了八十年的血液随时会枯竭。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他也该要休息了。
 
高建瓴的儿子今年十岁,快上小学四年级了。高建瓴说,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再做石油工人了,太苦太累,还是希望他能好好读书,离开玉门,离开玉门油田,别做“油三代”。“还是出去好一点吧。”他亲眼看着玉门油田从中国石油行业的龙头逐渐衰落成一个养老型企业,心里清楚得很,石油总有被采完的一天,谁也不知道明天的玉门会变成什么样子,出走,或许也是出路。
 
告别时,已是凌晨一点多。走出钻井队的简易工房,高建瓴又习惯性地往钻井的方向走了几步,走到刚好可以看见井架的地方,钻井平台上兄弟们依然在忙着。
 
此刻,月亮已经高挂在37米的井架之上,高建瓴下意识地想弹一下永远直不起来的手指,笑着点了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是很爱这里的。”
 
(作者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朱国全 陈越 孔祥宇;指导老师韩亮、张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我们还要跑下去”——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
  8.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兰
  9.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10.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图片新闻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8.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9. ·琵鹭救援记
  10. ·半个多世纪,上台是演员,下地是农民——记方秀
推荐内容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我们还要跑下去”——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
  8.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兰
  9.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10.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最近更新
  1. ·蒲岔湾村驻村干部扶贫纪实
  2. ·退伍军人种花记
  3. ·玉门油田:纪念碑下的一个鸡蛋
  4. ·祁连山下:半空中的钻井工人
  5. ·“2公里,我走了27年”——记肃北县加油站营业员
  6.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记
  7. ·“我们还要跑下去”——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
  8.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记临泽生态马拉松赛上的兰
  9. ·祁连山下:农村文化舞台上的向阳花——记酒泉市
  10. ·张掖:普家庄村的三个变化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