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干了石油,就从来没想过换工作。”每当谈起工作,赵虎的眼神就变得坚定起来。今年33岁的赵虎是玉门油田测钻队D08861队的副队长。赵虎出生在一个“石油之家”。赵虎的爷爷是共和国的第一代石油人,赵虎的父亲一辈子也都在玉门油田工作,所以赵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油三代”。
正在交接工作的赵虎(左2) 摄影/杜笑微
“我的家在玉门,这里有我的根”
在来玉门油田工作之前,赵虎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2010年,退伍五年的赵虎回到了家乡玉门,来到D08861队工作。“不管是因为父母还是自己,大部分玉门人还是会回来的。”玉门油田大多数工人都是继承了父辈的工作,但赵虎却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为了对家人和玉门的感情留在了戈壁滩。“我的家在玉门,这里有我的根。”赵虎已经在玉门油田度过了九个年头。历经学徒、场地工、井架工、副司钻、司钻多个工种工位,2016年,赵虎开始担任D08861队的副队长职务。自从来到玉门油田以来,赵虎也三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赵虎刚开始来井场上班的时候就是在二层台工作。所谓二层台,就是在钻井平台上方几十米处的一个狭小的高台。在二层台工作的工人需要把数百公斤的钻柱通过吊卡立在钻井平台上,而且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平时在地面上看感觉好像无所谓,但一站上去那么高别说干活了,光是站在上面腿都感觉用不上劲。后来慢慢适应了就感觉好一点了。”谈起第一次工作的经历,赵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玉门油田大部分石油都分布在浅层,由于近几十年的不断开采,石油储量不断减少,目前正处于“枯竭型开采”的阶段。在玉门老君庙、白杨河、石油沟这个区块的石油层都浅一点。而赵虎所在的测钻队主要从事的正是浅层钻井。赵虎解释道:“我们的这个钻机只能从事浅层钻井工作,再深设备不允许。所以我们就在这个区域作业。”
D08861队正在钻探的这口井到现在已经钻了八天了,根据预测估计还有400米完钻,还有三天就可以完钻了。但还有许多后期工作,包括通井、测井、最后固井。等这一系列操作结束测钻队就算干完了,就开始设备拆卸往下一个钻井点搬,开始下一口井的钻探工作。
“钻井台就是我的家”
“我有两个孩子,都是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谈到自己的孩子,赵虎严肃的脸上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相比于在钻井平台上严肃认真的赵队长,他对于自己的孩子反倒有着独特的关爱。“我当然是希望孩子快乐成长,不光是学习,心理健康最重要。”
作为副队长,赵虎经常需要24小时都在井场值班,所以赵虎和家人也是聚少离多。油田的职工家属都住在酒泉专门建设的石油基地,所以赵虎的家人都住在较远的酒泉市。而像赵虎这样的油田工人在工作时基本都住在玉门老城区原来的家属楼改造的职工公寓。原来住一户人的房子基本就分配给两到三名工人居住。对亲人的思念也只能用视频和相片来缓解。“平常工作的时候肯定想他们呢,但没办法,既然做了这个工作我们就要对油田,对国家负责,轮休的时候就能多陪陪家里人了。”
油田工作强度很大,平常值班时间很长。赵虎所在的测钻队实行的是上六休三,要是遇上井队“搬家”,也就是钻井完毕后开始拆卸设备去下一地点组装的过程,基本上就得停休三天左右。这种情况就得九天才能回一趟家,但赵虎也没有什么怨言。“有的钻井队工作的地方离玉门市远,基本都是上两个月休一个月,就等于说两个月回不了家,他们比我们要艰苦多了。”
玉门油田是共和国的福地,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虽然油田工作十分辛苦,但相比于几十年前老一辈石油人,如今石油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此赵虎也很有感慨:“以前我们油田工人们都只能在家里做好饭带着饭上工,现在咱们在井队随时都可以保障热饭热菜、热水甚至酸奶的供应。在生活上这是变化最大的。”
同样,钻探设备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设备比以前成熟安全先进。现代化设备比如那个机械手可以极大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现在用机械手可以把以前需要手动接的钻杆直接拉过来放进去,就省力了。现在还实验把二层台也替换成机械手,就能把操作员解放出来了。”说起这些变化,赵虎的脸上充满着自豪。
“司钻手上四条命”
正在检查安全工作的赵虎 摄影/杜笑微
赵虎所在的测钻队共有七个岗位,分别是司钻、副司钻、内外钳、井架工、泥浆工以及柴油机司机。其中司钻相当于班长,是井架上最重要的岗位。
“司钻手里至少掌握着四条命!因为井架上的人都是配合司钻的命令的,所以马虎不得。”在当上副队长之前,赵虎也是小队的司钻。所以对于安全操作赵虎是最为重视的。
油田钻井作为十大高危行业之一,必然面临着各种安全隐患。例如物体打击、有毒气体泄漏甚至井喷。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是赵虎的重要工作。 “咱们井上工作一般物体打击事故比较常见,重大事故例如井喷一般不可能发生。我们井上配备了可燃气体检测仪、硫化氢监测仪等。像我们一口井干完以后泥浆池要把液放掉清理沉积时就要对这一系列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确保达到安全标准才会下去。万一有紧急事故我们这里还配备了四个空气呼吸器,罐体压力每天都是专门检查,保证30分钟的氧气储量。有什么物质超标都是自动报警的。”赵虎严肃认真地介绍着钻井队的各种安全保障设备。
由于钻井平台工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井架上工作的工人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考各种各样的证。赵虎作为一个年纪轻轻就当上副队长的业务骨干,说起这些资格证可谓是如数家珍。“我们现在要考的证特别多。首先是井控证,没有井控证是不能到井场的。还有硫化氢证、司钻证,搬家的时候因为要吊装设备还要有吊装指挥证等等。这些证一般两到三年就到期了,到期以后要复审。所以年底考证时期人员不足的时候要将近在井上待一个月左右。”
在高标准严要求下,D08861队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多项钻井任务,并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成为了玉门油田测钻队的一面旗帜。
夜幕下的井场 摄影/赵泓博
在万家灯火皆熄时,无数像赵虎一样的石油工人依旧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父辈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传承,也必将传承下去。夜幕下的井场和老玉门市区相互守望着,玉门石油人八十年的坚守为共和国的腾飞源源不断注入动力。再苦再累,石油人的初心从未改变。无数石油人铸起了一座座丰碑,三代人的奋斗,为共和国石油工业竖起了屹立不倒的旗帜。铁人精神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发扬,也必将传承下去。
“我的根在玉门,我要做响当当的‘油三代’。”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赵泓博;指导教师韩亮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