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唱作人生涯,五百多支单曲。音乐之路有苦有甜,贡布东知始终在前进,从未停歇。在出了七、八张专辑,有了点名气后,贡布东知有一点迷茫,他有时会突然觉得写歌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那么让自己如痴如醉。他说:“有时候自己又不敢落下,比如说我在演艺中心工作,一天唱唱歌,回去以后睡个觉,第二天也是这样,没有做出什么自己的作品啊,总感觉自己的时间被耽搁了。这样不行,我还年轻,还要继续创作。”
贡布东知在后台准备上场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四十三岁的贡布东知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简单的白短袖黑裤子配运动鞋让他看起来精神又干练。采访期间他有时自称大叔,有时开怀大笑,让人感觉十分亲近。
贡布东知出生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告诉我们,他母亲的家族嗓音条件特别好,他的几个舅舅也都在当地藏戏团唱主角,他从小就在音乐的熏陶下长大,再加上遗传了母亲的好嗓子,贡布东知从小就非常喜欢也很擅长唱歌,特别是藏族传统民歌。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只有一台收音机,十岁的贡布东知就靠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混着电流声的曲调开启了他对音乐的追寻之路。“那时候怎么说呢,就是什么都没见过,甚至说一把琴都没有好好见过,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或者是形状,什么都不清楚,连一张图片都见不着。”也许是因为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想知道想了解,小贡布东知对有关音乐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当时他家村庄附近有一片茂密的森林,与一队伐木工人在那里工作,工人们基本都是汉族,他们来到这儿的时候带来了一把二胡,小贡布东知就远远地听工人们拉二胡,但让他感到疑惑的是,二胡的声音和他在收音机里听到的琴声完全不同。后来,在他上学的学校里有一位音乐老师,那位老师有一把吉他,“大大的一把吉他,我第一次摸到的真正的琴,就是一把大大的吉他。”他说。后来磁带出现了,磁带的封面是各种乐器的图片,小贡布东知才知道藏族传统乐器曼陀铃,龙头琴长什么样子。
虽然生活中很难接触到乐器,但这并没有阻挡贡布东知对音乐的探索。“我们过节呀过年的时候,村庄的人聚集在一起唱歌,我因为特别喜欢,所以特别关注,认真地听,这样子自学。”在贡布东知上小学的时候,州上的艺术团下乡演出,小贡布东知有幸代表学校和艺术团的歌手同台演出。“那是我第一次登台演出,我也为我可以和他们这么大的一个团体一起同台演出感到十分荣幸。”如今贡布东知回忆起这件事还是嘴角上扬微笑着,仿佛回到了那个让他铭记一生的时刻。
后来夏河县政府举办了业余歌手大奖赛,贡布东知参加了民歌组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随即贡布东知被招聘到夏河县民族歌舞团,从此他踏上了职业歌手之路。1996年贡布东知发行了第一盘个人专辑磁带,专辑里面的歌曲基本都是贡布东知自己作曲,然后找有名的藏族诗人进行填词。到2001年的时候,贡布东知发行了第一张光盘,第一支MTV。至今贡布东知已经发行了五百多支单曲,参加过藏区大大小小很多比赛也获了很多奖项。他应邀参加了青海卫视、甘肃卫视,四川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2009年时曾在瑞士等欧洲国家演出,2011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与成龙同台演出。
贡布东知在演唱自己的歌曲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贡布东知已经在藏族民歌方面有很大成就,但是他始终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一位创作人上。歌曲的创作是个苦差事,不但要考虑旋律是否优美动听,还要考虑歌词的断句与衔接,对于像贡布东知这样的创作老手同样也是难题。“我写歌的时候一般有个毛病,比如说一首歌有四段,每一段有四行歌词,每次都是结尾的时候特别困难。怎么结尾让我非常的困扰,我时常会疑惑是自己的阅历、知识不充分还是创作能力不行呢?”贡布东知说自己其实是个懒散的人,但对于写歌这件事,他坚持了将近二十年,虽然也会有不自信,也会遇到瓶颈,但是只有走出舒适圈,才会有所进步,这一点贡布东知深谙于心。
当谈到对藏族传统民歌和流行音乐结合的问题时,贡布东知表情稍稍严肃,他说到:“我觉得藏族的传统音乐永远是最好听的,现在的流行音乐达不到那种效果,不耐听。以前的歌曲听着就很有感觉,永远听不腻。现在的歌有一些听一两遍就不想听了,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思想落后保守了。我的手机里面存的都是以前我喜欢的弹唱歌手,现在的这种说唱的我听不懂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在贡布东知看来只有传统歌曲才能把藏族原汁原味的热情与淳朴传达出来,他本人也表示不会在自己的曲子里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贡布东知对于民族传统音乐的坚持令人敬佩,也正是有这样的音乐人一直坚守着,我们的传统音乐才能被传承下来。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也许坚持做藏族传统音乐这条路有点孤独,但是心中怀有热爱,一切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对于藏族民歌,我有信心。”贡布东知说。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王冰洁;指导老师吴义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