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古称“火针侧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元末清初传入四川内江,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现在,这项优秀传统艺术从艺术家的创作室“走”到了田间地头,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一条改善生活的新途径。牛角田新村本是内江市伏龙镇的一个小山村,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牛角田新村另辟蹊径,通过建立“牛角田新村烙画文化创新基地”以农民艺术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
优秀农民烙画作品《羚羊》 葛畅/摄
拿起锄头下地 放下锄头绘画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在牛角田新村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行动。自从2016年引进烙画后,村庄里处处可以看见烙画的“身影”。路边的公交站牌,农家围墙的致富标语,村民家大门上的牌匾都由木板烙画做成,色调古朴、雅韵十足。牛角田新村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内悬挂的烙画作品也格外抢眼,花鸟鱼虫、湖光山色类型丰富,栩栩如生。
牛角田新村村口的凉亭 葛畅/摄
走进牛角田新村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最大的房间,十几名村民正在学习烙画。中间戴着口罩的老师拿着电烙笔,赤脚坐在木板上进行创作。这些村民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有的人刚从田里劳作回来,手上还粘着泥土。她们坐在老师周围静静地看着,不时用手在自己衣服上比划。
今年51岁的村民陈彩莲没上过学,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学习绘画特别认真,“我从小铅笔都没摸过,活了半辈子了,没想到直接拿起了画笔,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2016年伏龙镇政府邀请了内江师范学院的尹雪梅和伏龙镇中心校的高平仲来到牛角田新村进行汉安烙画的宣讲。他们把烙画带进农村,开展了第一期汉安烙画农民培训班。
牛角田新村用烙画绘制的农民夜校宣传标语 葛畅/摄
“开展农民烙画班,是想培养村民的艺术感,也想挖掘他们身上无限的可能性。”高平仲说,“村民学习烙画,有股真诚劲。虽然大都不懂艺术知识,但是他们有生活的经验,画作特别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感觉特别棒。”
刚开始,很多村民不敢下笔,但经过十几天的学习,不少村民已经能独立完成一幅像模像样的烙画,还有不少村民在吃饭,干农活时,仍然不忘构思创作。“从2016年到现在我们创造出了‘葫芦烙画’和‘彩绘烙画’两种新形式,这两种形式都是村里的农民自己想出来的。”高平仲说。
彩绘烙画《内江新景》 葛畅/摄
“彩绘烙画”是在烙画基础上,用彩笔或彩砂对烙画施以色彩,让其“丰富多彩”,而“葫芦烙画”则是把烙画绘制在内江盛产的葫芦上,这要求绘画者对葫芦的结构和肌理有一定了解和学习。很多村民通过互联网学习有关知识,在农闲时拿起葫芦就画。今年上半年,村社组织李燕、兰霞等人去威远县城学习葫芦绘画。为期一个月的葫芦绘画培训包括了解和学习葫芦的结构和肌理、构图和光影、笔法技法、葫芦影雕等内容。
葫芦烙画《光头老人》葛畅/摄
市场需求增加 农民生活改善
随着烙画知名度的提高,烙画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加,农民有了更多收入 。“现在我一年能多赚一万块钱,跟我种地收入差不多。”村民李燕说,“到市里打工可比这辛苦多了。”现在村里大多数村民都与李燕一样,在家里挣钱。
另外一位村民兰霞说:“自从村里引进了烙画,很多村民都开始学习,之后就通过村里的渠道或是独自从外界接订单。小的画可以卖两三百块钱,大的画很少,但是可以卖一两千。”
村委会主管烙画的部门负责人罗琦介绍去年烙画增收的情况时说:“村上通过官网或微信群的形式把订单发布出来,面向村民进行招募。整个环节公开透明,工资是依据村民的劳动情况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多劳多得。像李燕这种接的活比较多,技术比较好,用户回馈情况较好的一年可以拿到10000元左右。”
“用去年年末这笔钱,我把原本漏水的房顶修了,把屋里屋外重新粉刷了一遍。”李燕笑着说。
李燕正在进行汉安烙画的创作 葛畅/摄
“在外面打工辛苦,风吹日晒雨淋,有时候路上堵车迟到了,老板还会扣我工资。”村民兰霞说,“现在坐在家里画烙画,有专门的车到村里收烙画,坐在家里就能赚钱。”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房子越住越好,笑容越来越多,烙画增收助力牛角田新村越变越好。
烙画不仅为牛角田新村带来了“利”,还让牛角田新村出了“名”,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文化新村,很多企业做宣传都直接找牛角田新村。尤其是到了年关,一幅幅被订好的烙画用杨木盒子装好,齐齐地码在小皮卡的后备箱里,运到市里。这些烙画有的是用来做春节装饰的,有的是老板送给员工的嘉奖。
登上更大平台 展示烙画魅力
“好东西要走出去,让大家都看到才有价值。”牛角田新村村委会的罗琦说道。他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带着烙画走出去,向世界展现烙画的魅力。
李燕是第一期汉安烙画农民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当时受村里指派成为牛角田新村汉安烙画农民代表。2016年冬天是她第一次参加烙画展览,也是第一次离开伏龙镇。她参加了内江市农民烙画作品展,会展上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她们团队丝毫没有慌乱,现场进行创作。从第一步的素描打底,到最后一步的烙笔填色,她们稳扎稳打做好每个细节。创作结束后,现场的观众向她们投以了热烈的掌声。
李燕等人外出参加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会展(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今年,她们团队在罗琦和高平仲的带领下走出内江,走到省会成都,第一次把牛角田新村的农民艺术在全省人民面前展出,也展现了牛角田新村新农民的风采。
牛角田新村这一行人为了宣传烙画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深圳。高平仲说:“我们在深圳待了一周,深圳的繁华让我很惊讶,我觉得把汉安烙画带到深圳是很有必要的。”
深圳之行不仅提高了汉安烙画的知名度,还带回了大量来自深圳的订单。“今年的烙画大多被送上了飞机,被运到深圳上海这些大都市中。”罗琦说。
为了推动汉安烙画可持续发展,2017年年初,牛角田新村与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合作建立起了汉安烙画“校地合作实践基地”,2017年2月,牛角田新村建起了内江市市中区汉韵烙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举措让牛角田新村的烙画深深地扎进土地里,扎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谈到汉安烙画的未来,李燕说:“相信汉安烙画一定能成为农民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了完成大订单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葛畅 胡美娅 李金玥;指导老师魏占兴、郭翠玲、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