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韩咏秋:“在沙漠中行走”的新闻人

日期: 2019-11-10 11:09:57 点击:
 

    “邹韬奋、范长江这些伟大的前辈、拓荒者和开辟人,在关键时刻他对我们就是指路明灯。”韩咏秋说。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2018年,韩咏秋获得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从业25年来,他在新闻媒体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用他自己的话说干了就得踏踏实实的,把它干好,喜欢一个东西,就把它弄明白。
 
调解一件,教育一片
说起市场这个词,它似乎天生就和“公共”矛盾,“做公益不能当饭吃”成了一些自媒体甚至是传统媒体上低俗内容充斥的天经地义的借口。但在韩咏秋看来,社会矛盾是媒体的富矿,注重公共效益比博眼球更能实现媒体的经济效益。
 
他相继策划推出了《大城小事》《都市700》《家事有道》等节目,着眼于老百姓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在客观分析事件的基础上,给老百姓出谋划策,包括婚姻矛盾、邻里纠纷、整容问题等等。
 
韩咏秋谈到他所策划的各类调解节目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拆迁问题。他说:“在拆迁问题面前,往往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拆越过贫困线。与别人汲汲于拆迁过程中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的刺激画面不同,韩咏秋眼里的拆迁不光蕴含着社会矛盾,更蕴含着媒体人解决问题的希望。“‘拆’意味着生活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他对事物的理解方式有所不同,隐形中会暗藏矛盾。”他说。
 
韩咏秋说:“2012年之前什么叫人民调解,10人中有6到8个人不知道。但是要做调解人民矛盾这样的服务,身份和程序必须合法,机构也要合法。”因此,2012年,韩咏秋所在的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成立调解委员会,针对拆迁等社会问题开展人民矛盾调解,将电视台作为一个普法和调节解决的发光点,以点促面地普及法律知识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荧幕内外的联动协同,更好地服务公众。
 
有一种调解叫“巴渝和事佬”
世上难事千千万,和事佬更是出了名地难做。但是一款“巴渝和事佬”App却将在电视节目上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顺利解决了。
 
韩咏秋在都市频道全力打造每天3小时电视调解节目带,但这所能调解的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节目每年处理4600多件民事矛盾,我觉得我们忙不过来,服务不到位,生态链也不完整。”对电视台有限的调解类节目资源和人力资源,韩咏秋如是说。但是在韩咏秋看来干不了不是不干了的借口,总有办法和平台可以解决百姓矛盾无处申诉、无处解决的困境。2016年,借着大数据和智能手机的东风,一款名叫“巴渝和事佬”的App上线了。
 
“效率太高了!头一天晚上在App上寻找人民调解员,填写了申请。第二天一大早调解员就联系我网民邓先生在App下载主页的留言表达了对这个“和事佬”的喜爱。
 
这个存在于手机上的“和事佬”并不是让矛盾双方自己“和事”,而是通过将相关调节案件推送到法院、司法局去和事。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韩咏秋说:“合川区的法院把他们那儿适合做调节的案子推送给司法局,司法局分发到司法组,调解完后结果直接送回到法院”。截至2017年下半年,“巴渝和事佬”App在重庆市调解的问题已经达到8000件。“巴渝和事佬”App不仅管得多还管得宽,家庭婚姻纠纷、合同纠纷、山林纠纷等10余个类别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高点击率和高解决率也使得这款App成为了重庆法院和司法局后台唯一对接的App。
 
放下成功,重新开始
从策划《拍案说法》,到推出《大城小事》《都市700》《家事有道》《为你喝彩》等品牌栏目,韩咏秋的节目一个又一个的火了起来。2013年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2018年获评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一个又一个奖项接踵而至,韩咏秋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有回报,另一方面却又开始迷茫无措,陷入恐慌。他说:“当你拿的奖越来越多,到达一个高点,就很难再突破,心中也产生恐慌。”
 
放低身段,到自己出发的老地方再走一遭新路,韩咏秋给自己的“迷惘病”开出了药方。恰逢产业机制体制改革,韩咏秋成为了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都市频道和公共•农村频道总监。虽然已经是一个老电视人,但是成为频道总监却着实让他犯难。韩咏秋说:“频道发展与做节目不同,现在是一个公司集团,要养活200多人。”但在当时电视台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电视台又要自负盈亏,养活200多人谈何容易。就是在这种逆境之下,韩咏秋从“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中找到了媒体转型升级的契机。他说:“我接手这两个频道的时候,第一年要亏4000多万,第二年亏2000多万,第三年亏1000多万,到现在已经每年创收6000多到7000万了。”
图片1.png
韩咏秋向记者讲述自己如何“扭亏为盈 王毅璇/摄
 
在几年的时间里,韩咏秋不慕虚名而取实利。从做节目到做总监,从功成名就到放下身段,韩咏秋在“回炉重造”的过程中,也找到了提升自己的那条看似荆棘的路。
 
为《万里行》行万里
 
1997年,《渝疆万里行》作为重庆直辖前夕拍摄的纪录片,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为了这“万里行”,韩咏秋结结实实地走遍了重庆的万里山路。
 
山城之概念,重庆之风貌,绝非只存在于笔尖的一点一滴和图上的一尺一寸提及这段艰苦的岁月,韩咏秋现在仍感慨:“太苦啦!老重庆有句话叫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韩咏秋当时就曾在这些地方采访,“那种感觉你体会不到,走进一片荆棘丛生的地方,以为十分钟可能就过了,走了半个小时,前面还望不到头,后面又退不回去,身上全是刺,浑身都疼。”
 
可就是在这种考验之下,《渝疆万里行》仍然横空出世并将重庆的山川林湖、人文景致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真正的新闻人,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韩咏秋说:“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不一样,对不同的人要保持同样的高度,同样的视角,这是做记者的应该有的态度。对于地位高的人,我做到不卑不亢,对于地位低的人,我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二十多年来,韩咏秋把对事业的追求当成“在沙漠中行走”。他说:“要想让身后留下一行清晰的足迹,就必须不停地向前。”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郭阳 宋美彤 王毅璇 狄梦瑶 ;指导教师魏占兴、郭翠玲、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韩咏秋:“在沙漠中行走”
  2. ·“坦克兵”返乡记:回熊猫故乡养蜂
  3. ·矢志不渝,伍玉和她的“三花”一直在路上
  4. ·变脸大师彭登怀的“变”与“不变”
  5. ·几度浮沉守初心——川剧演员的“台下戏”
  6.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7.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8.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9.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10.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图片新闻
  1.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韩咏秋:“在沙漠中行走”
  2. ·“坦克兵”返乡记:回熊猫故乡养蜂
  3. ·矢志不渝,伍玉和她的“三花”一直在路上
  4. ·变脸大师彭登怀的“变”与“不变”
  5. ·几度浮沉守初心——川剧演员的“台下戏”
  6.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7.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8.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9.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10.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推荐内容
  1.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韩咏秋:“在沙漠中行走”
  2. ·“坦克兵”返乡记:回熊猫故乡养蜂
  3. ·矢志不渝,伍玉和她的“三花”一直在路上
  4. ·变脸大师彭登怀的“变”与“不变”
  5. ·几度浮沉守初心——川剧演员的“台下戏”
  6.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7.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8.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9.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10.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最近更新
  1.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韩咏秋:“在沙漠中行走”
  2. ·“坦克兵”返乡记:回熊猫故乡养蜂
  3. ·矢志不渝,伍玉和她的“三花”一直在路上
  4. ·变脸大师彭登怀的“变”与“不变”
  5. ·几度浮沉守初心——川剧演员的“台下戏”
  6.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7.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8.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9.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10.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