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日期: 2019-11-09 21:26:24 点击:
 

    啤酒肚,额上三道刀刻似皱纹,黝黑色脸庞上有一对显眼的招风耳这是李华军给人的第一印象。相较于生意人,庄稼人的气质在李华军的身上似乎更为突出。

 
作为全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李华军联和协义村七社的十余名股东已经先后创办了三家村企业,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全村7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自2016年从广东惠州回来后,李华军的返乡创业路已走过三个年头。
 
闯广东 学技术
1968年,李华军出生在飞龙乡协义村七社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4岁之前,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庄稼人。“我们那时候太穷了!”说起在老家种地的那段岁月,是李华军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词。
 
“只有一两亩地,我们种些玉米红薯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李华军还记得自己当初讨老婆的时候要下聘礼,整整3000元“我根本拿不出来,后来是向我家二姐借的。”1991年女儿出生后,李华军更觉生活艰难。一方面“小孩很会读书,一定要供她读完大学”的想法越来越明确,但另一方面却是李华军连十几块学费也交不起的现实冲击。
 
对于李华军来说,“出去赚钱”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2002年,随着南下打工潮,34岁的李华军背着背包就来到了广东惠州。在工地搬砖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每天工钱几十块,又苦又累还赚不到钱。”李华军很快就放弃了这项工作并通过老乡介绍进入了一个大型菜市场,在那里,李华军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里,李华军从最初的在菜地里拔草的普通员工一步一步晋升为可以管辖1000人的主管经理,工资也由一个月700为了一个月一万。八年里,李华军摸透了蔬菜种植、运输、销售的每个环节。
 
“我当初也是带着抱负出来的,就想着要多学点技术。”2010年,李华军辞去了菜市场的经理一职,一头扎进了甲鱼养殖这一全新领域。李华军重新开始,在占地五千亩的甲鱼养殖场里一呆就又是五年
 
回乡创业 反哺农村
而在李华军外出闯荡的13年间,老家协义村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协义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此后几年里,协义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民生保障”三项重点开展扶贫工作2016年协义村顺利完成“村摘帽、户脱贫”的任务,进入巩固提高振兴阶段。
 
也是在这段时间,协义村前任书记找到了李华军,希望他能作为重点人才留在协义村,通过自主创业,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
 
“我一直有这个想法,就是论怎样,我有一天一定会回到老家,帮助老家建设起来。”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返乡创业时,李华军这样回答。在外闯荡13年后,47岁的李华军带着不输年轻人的满腔热情回到了老家。这是落叶归根,也是为了实现年少时的抱负。
图片1.png
正在接受采访的李华军 金筑欣/
2015年末,在吃年夜饭的晚上,李华军向自己的发小兄弟们提出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大家伙各自都出去干了这么多年,应该也一起组织起来为老家做个大事。”得知李华军的想法后,同社里有九个人表示愿意参与,就这样,李华军与另外九个合伙人在进行一定估算后,决定每人先提供六万块,共筹集了六十万的公司启动资金。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华军成功承包了协义村七社的一千多亩土地。
 
2016年4月13日,李华军和他的合伙人们正式创办了简阳市高粱湾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和简阳市乡约农机专业合作社。至于为什么取名为高粱湾,李华军解释:“协义村曾有几百年的种高粱传统一片片的高粱地,我们这过去就叫高粱湾。”
 
规模种植 铺路先行
七月,往协义村的绿色山头上一眼望去,一片片白色的蔬菜大棚如缎带装饰其间。大棚内,苦瓜、辣椒、马齿苋等蔬菜长势喜人。大棚蔬菜作为李华军做过八年的老本行,是李华军成立高粱湾公司后投资生产的第一个产业。
 图片2.png
蔬菜大棚内种植的苦瓜 李慧/摄
 
“我们当时以为六十万是肯定够的,现在看来简直太天真。”李华军连摆了几次左手,显得有些激动。“山湾湾里全是一人高的有刺的野树,没有路,人根本走不进去。”“没有路”成为李华军创业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
 
雇了几辆挖掘机李华军尝试着自己上山去开路挖沟但这样耗资巨大且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李华军根据大棚建造地的需要向政府提出了修路的想法。“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还是给了我们很多支持的。”李华军说。据了解,协义村近年来坚持固本强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完成13座山头毛基路连片铺设,累计硬化道路27.3公里黑化路5.36公里。
图片3.png
协义村2016年修路扶贫项目的展牌 金筑欣/
 
修建蔬菜大棚的成本远比李华军想象要高。“一万多块的大棚都还是相对简陋的。”由于资金有限,李华军第一年只修建了20亩的蔬菜大棚。每亩大棚可种三季蔬菜,而李华军这20亩第一年第一季种的全是苦瓜。等到六月份苦瓜成熟的时候,成都大型菜市场的批发商就开始主动联系李华军了。李华军说“销售这块一直不是问题。”
 
“我们第一季就回本了,蔬菜本来周期也短。”李华军这20亩的苦瓜最终算下来有30万的纯利润。收获第一桶金后的李华军看到了大棚蔬菜广阔的销售市场随即便产生了自的想法。购置了一辆三轮车后,李华军和合伙人们就直接将采摘好的蔬菜到县城上自己去卖“当时苦瓜的批发价一斤有四五块,很好卖。”但很快这种模式就出现了管理上人手吃紧的弊病“钱是赚不完的,该人家赚的还是得人家赚,我们把自己的菜种好就行了。”跳出小农思想后的李华军很快就放弃了自产自销的想法。
 
种植蔬菜回本快,但投入也。资金问题一直是李华军实现现代化规模大棚蔬菜种植的阻碍。
 
2017年,简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春淦在调研时看到李华军的大棚蔬菜做得有声有色,问李华军想不想再做大一点。李华军当时回答:想,但没有资金。”得知具体情况后的赵春淦当即承诺提供几十万的政府补贴资金,有了政府支持,李华军便彻底放开了手。
 
如今,李华军的蔬菜大棚已经过了四次扩建,大棚占地面积从2016年的2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00亩,共有145个大棚,总资产从六十万开始“利滚利”,现在已达几百万。此外,李华军的所有大棚已实现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全覆盖,可以利用手机软件远程操控,指定某一亩地喷水灌溉。“我们原来都是自己用肩头挑水,晚上12点可能还要在地里拿着水管灌溉。”李华军说。
 
不忘初心 粮食为本
除了大棚蔬菜外,李华军还分两季种植了七八百亩的优质水稻与小麦。
 
协义村地处丘陵,夏秋多阴雨。雨后山坡上雾气缭绕,堪比仙境。但这样的天气条件对于李华军上百吨待晾晒的粮来说并不友好。“第一年收水稻的时候我们这天天下雨!”李华军说起水稻2017年情况时脸上满是痛惜。那年李华军不得已以两毛九的低价将水稻卖给了成都一家粮食批发商。“因为无法晾晒,我们直接在田埂上就卖给他们了,他们有烘干设备。”第一次大规模种水稻的李华军这才知道了原来还有“烘干”这一说法。
 
2018年7月2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来协义村考察李华军的农机专合社时,李华军提出了希望政府能配置一套烘干设备的想法。2018年8月31日,在简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协义村粮食烘干中心建成投产。目前,该烘干中心建有4组烘干机器,日烘干量达40吨,是简阳市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粮食烘干中心。
图片4.png
粮食烘干中心 金筑欣/
 
李华军的合伙人之一李培军现在主要负责水稻小麦这部分。在烘干中心李培军正将已烘干的小麦装袋称重。“我这是170亩地20吨的小麦,昨天晚上放进烘干机器里,今天中午就能装袋了。”李培军指着堆满小麦的仓库一角笑着说,语气里是满满的骄傲。
 
2018年,李华军承包种植的小麦和水稻的总产量分别为12万斤和15万斤。所有小麦烘干完后会直接运往成都的大型面粉厂,相比于以前农民个体户的独立经营,这种省去中间商的直销方式利润更。而水稻主要是供给给协义村及邻村的村民。水稻烘干后会先存放在烘干中心,村民们可以直接到烘干中心以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粮食。“我们这环境好,长出来的水稻会比较好吃,关键是新鲜。”李培军介绍,飞龙乡的居民也经常会来协义村购粮。
图片5.png
堆放在烘干中心的粮食 金筑欣/摄
 
“种粮食不赚钱的”。被问到水稻小麦年利润的李华军摇着头说道“我们现在是靠着种粮补贴才能保证不亏损。”根据国家每亩地补贴200块的种粮补贴政策,李华军水稻小麦季,每亩补贴400块,七八百亩的土地算下来有30万的补贴。即使这样,每年的水稻收入也远比不上大棚蔬菜。但李华军却说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去打那七八百亩土地的主意,“别人可能不理解,但我对粮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看到仓库有粮,家家户户有粮,我心里就踏实高兴。”李华军双手抱臂,脸上挂着庄稼人憨厚的笑容。
 
李华军还想把邻村的土地也都种上粮“看着土地就这么荒着,我心里舍不得。”李华军说。
 
年轻人不想种地,年老的人种不了地这是飞龙乡包括协义村在内许多村庄的现状。周围村庄的老百姓也希望李华军能承包下他们的土地,“他们去的地方就会发生变化。”一位村民。就在不久前,协义村邻村朱家碥村提出了与李华军合作的想法李华军欣然同意。虽然他目前没有精力再去大规模承包土地,但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给朱家碥村提供大量现代化农业机械。“我要让大家的土地看不到长草的地方。”预计明年,李华军就会与朱家碥村合作种植300亩的小麦地。
 
 “我小时候农村多风火啊!虽然那时候大家都没钱,但是人多,地里种的也全是粮食。大家早出晚归,一起干活,一起休息。”李华军说那是他看过最美丽的风景。
 
开拓市场 升级产业
李华军2016年成立的两家公司目前主要是种植大棚蔬菜和优质水稻,虽然因为规模效益尝到了不少甜头,但随着土地质量的下降以及竞争者的增加,李华军公司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被压缩。“我们今年的苦瓜情况就不太好,一斤才一块二毛,以前我们卖过最高的有五块六的。”李华军对此有些忧心忡忡。
 
常规蔬菜的市场渐趋饱和,李华军急需开拓出一片“蓝海市场”。
 
今年5月,李华军带领九个合伙人花了三天时间对福建、湖南和河南三个省进行考察调研。考察完回来开了股东大会后,李华军决定转型种植高效生态的盆栽蔬菜。盆栽蔬菜种植过程中杜绝化肥农药,主要采用物理方式防治虫害,但其最大的亮点还是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盆栽蔬菜以高端酒店、大型餐厅以及社区居民为主要市场,最终会以“连盆带土”的形式直接被端上餐桌,实现消费者现选现摘,现做现吃的体验式消费。
 
根据协义村党委提供的市场信息与销售渠道,李华军的公司现已与成都的几家大型火锅店达成合作。盆栽蔬菜成本高,风险大,但其效益也相当可观。李华军介绍说:“一份净重500克的盆栽蔬菜可以到40块,这样我们一年可达到1500万的产值。三年了,我一直想要转型。盆栽蔬菜在成都还是个新市场,我觉得我们找对了方向。”
 
其实不止大棚蔬菜,李华军早在2018年便尝试着走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
 
2018年4月,李华军与表侄李蒋德合资创办了桃李春风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各种精品项目,在协义村党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倡导下建设田园综合体、农旅综合体。
 
今年33岁的李蒋德在深圳经营一家互联网公司,“他有文化,和我们不一样。”李华军认为李蒋德为他们的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加入又重新点燃了一把火。”
 
多年的互联网工作经验让李蒋德能较为准确地分析把握市场的变化。“大家现在都推崇健康养身的生活方式,我们就抓住了这个点。”李蒋德根据食药同源的概念挖掘食物的营养价值,推出了“菌中之王”羊肚菌,“植物大熊猫”金花葵等多个精品蔬菜。此外,李蒋德还遵循“共享经济”概念,创建共享菜园、共享花园和共享果园田园共享模式
图片6.png
独立包装的羊肚菌 金筑欣/
 
扬长补短,强强联合,李华军的超强执行力与李蒋准确的市场把握度让这条转型之路顺利了许多。
 
“别看我现在是老板,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其实我一个月也才3500块,比以前少多了。”李华军右手摸着肚皮笑着说道“也没什么后不后悔的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条路会很难。钱是少赚了点,但看着老家的变化我心里踏实高兴。”李华军说现在他觉得协义村每修一条新路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我们现在方向明确,希望也很大,但我知道这条路会很漫长,会很艰辛。”
 
李华军在他47岁的时候走上了返乡创业这条路。他说这条路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但再怎么苦也要一直往前。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刘欣 金筑欣 李慧;指导老师魏占兴、郭翠玲、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2.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3.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4.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5.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6.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7.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8.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9.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10. ·工人村众生相:“宽窄巷子”里的成都肌理
图片新闻
  1.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2.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3.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4.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5.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6.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7.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8.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9.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10. ·工人村众生相:“宽窄巷子”里的成都肌理
推荐内容
  1.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2.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3.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4.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5.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6.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7.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8.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9.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10. ·工人村众生相:“宽窄巷子”里的成都肌理
最近更新
  1.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2.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3.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4.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5.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6.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7.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8.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9.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10. ·工人村众生相:“宽窄巷子”里的成都肌理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