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日期: 2019-11-09 22:15:45 点击:
 

2017年,成都市新都区高院村成功入围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成为成都市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村庄。盛夏时节的高院村,绿树成荫、洋房错落,难以想象这里十年前还只是一片连房屋都没有几间的农田。十年来,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归因于近年来来高院村一直在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

 

新屋修建:民意才是指南针

青砖墙、斜坡顶,中西结合又融入了川西特色的小阁楼就是高院村村民的新家。

 

“我们的建筑造型是镇政府在市里请的专业团队设计的,最初根据村庄的现状和资源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决定使用哪套方案由村民自主决定。”在提到高院村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时,村干部李俊良笑着说道。村民们围坐村委会前不大的广场上商讨设计方案,从一开始的三十多到后来的上百户,每一位到场的村民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图片1.png

高院村现居住地 王冉冉/

 

集中居住,集中管理,自第二批村民落户之后,全村二分之一的村民改变了零散居住的状态。从散居集居怎样安排村民的具体房号成了当时困扰李俊良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村的特色就是民主,连村民的具体房号都是抓阄决定的。”李俊良对这个基本能让大多数居民满意的方式颇为骄傲。

 

2012年底,高院村的200多户村民成为了小阁楼的首批住户;2016年底,第二批工程结束,183户村民也住了进来。很难想象,现在四百多住户的复式别墅区,一开始推进工作的时候,仅仅只有三十多户村民愿意签订住房协议搬过来居住。

 

“村委会为了推进新建工作,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开过村民会议,给每个人详细介绍政策和新建规划,也让各个大队的队长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打消村里人心里的顾虑,”李俊良谈起村委会为此做出的努力依旧感慨,“刚开始大家都不大愿意,慢慢住进去的人多了,大家都看到好处了,也都开始积极报名,到后来甚至房子(房源)都有点紧张。”

图片2.png

李主任正在介绍村里情况 王森/

 

只要原住宅面积超过一百平米的村民就能以旧屋换新居签订住房协议的村民每个人有一万三千元的补贴,剩下的房屋建设费用由村民自己承担,户型也可以根据自家情况由村民自主选择。随着新建工程的逐步推进村委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愿意搬去新居而高院村也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图片3.png

高院村一角 王森/

 

“看别人都住进新房,我们也跟着来了,反正花的钱不是很多。”今年74岁的叶清琼老人对于当初选择搬过来的原因这样解释。叶清琼的一对儿女在工作后选择留在成都市,她自己一个人在高院村住两室两厅的新房。作为一名留守老人,她只需要平时种种菜遛遛狗,养老生活不可谓不悠闲。“像我们这个年纪,吃得好,住得好,还有什么可操心的。”叶清琼站在自己精心侍弄的小菜园旁边,笑得开怀。

 

困难补助:低保村民住新家

高院村建设规划在村民间普遍推广的时候,有这样一户家庭,他们渴望住进新房,可搬迁到新房需缴纳的钱款对他们而言却是一笔高昂到让他们望而却步的费用。

 

门口贴着一张歪歪扭扭的,窗户上挂着挡雨用的破旧塑料袋,门口的院子杂草丛生。这里就是唐大福的家虽然小洋房的外观和其他村民家的别无二致,但是屋内却没有过多的电器,一张沙发,一张桌子,客厅的角落里堆放着杂物和捡来的硬纸板,简陋的屋内设施昭示着这个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

图片4.png

村民唐大福家 王森/

 

唐大福是高院村的低保户,他37岁的儿子因脑神经受损而患有智力障碍“那个时候吃饭都是问题,我们都没有文化,娃两岁的时候发烧,当时条件不好,就去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看了看,没咋当回事,”唐大福的妻子回忆道后来再去看医生的时候发现已经迟了,医生说脑神经受到了刺激,我和孩子他爸一直带着他看病,成都市也去了,没办法了。

 

37年来,老两口的生活完全绕着儿子打转。由于儿子智力受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无法与任何人沟通,导致妻子需要时时照看儿子,以防意外发生。为了照顾妻儿,唐大福也不能长时间在外务工,几十年来,他只有靠打零工挣点钱来勉力维持家中生计。

 

村主任李俊良介绍,在征集村民建设意愿的时候,低保户唐大福家的房子就已经出现了塌落的现象。村委会考虑到唐大福一家的贫困状况,在给签订住房协议的村民原有补贴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唐大福一家没人两万元的困难补助。

图片5.png

村民唐大福家 张金萍/

 

就这样依靠着村委会的补贴和一家人微薄的积蓄,唐大福凑齐了修建新房屋的资金,一家人终于搬进了新居。“之前的旧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还好,现在有这个房子。”说起现在的新房,唐大福的妻子一脸感激与安慰。

 

紧跟时代:家门口的新机遇

 

高院村新区的外围,是一条直通新繁镇的柏油马路,每天都公交车经过,载着来往的村民向镇上驶去。离高院村不远,是“花香果居”旅游基地和百草园产业园,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中药、果树、餐饮等产业竞相发展,而这条马路也勾连起高院村这两大园区,为高院村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带来了机遇。

 

图片6.png

百草园一景 王森/

 

高院村在进行都市观光农业建设同时,也乘上了新繁蔬菜电商小镇的东风。新繁镇的泡菜作为成都名吃,被誉为川菜中的“神来之笔”。高院村周围闲置的土地被分给了村里的村民,“微田园”上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目前长势良好。凭借着新繁泡菜产业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高院村大量的蔬菜通过电商的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成功实现了创收

 图片7.png

微田园一角 王森/

 

“我们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搞好环境建设,把环境治理好,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李俊良介绍,为了治理环境,推进电商小镇的建设,高院村打通多条绿道,通过绿道“穿针引线”串联特色农业产业园,而这些特色农业产业园也为村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在园区内务工,不仅每天有不少的务工收入,而且还能就近照顾家庭,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都选择在家门口工作。

 

高院村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一些想要自主创业的年轻人,这里大约有三十户左右的住宅被租赁给他们,95后寇勇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新繁镇建立了进货发货的电商流通渠道,在高院村租赁的住宅里进行日常办公。寇勇是一名电商从业者,目前他的网店还在建设阶段,高院村宜居的环境和合适的租金吸引了他,“村里建设的挺方便的,环境也好,离镇上近,交通也方便。”寇勇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也是现如今每个人对新农村的美好愿景。“我们村会紧跟时代脚步发展,打造旅游特区,帮助困难村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高院村村干部李俊良说道。作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缩影,承载着更多绿水青山和生态宜居期望的高院村相信未来会发展的更好。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王冉冉 王森 张金萍;指导教师魏占兴、郭翠玲、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2.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3.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4.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5.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6.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7.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8.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9.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10.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图片新闻
  1.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2.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3.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4.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5.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6.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7.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8.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9.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10.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推荐内容
  1.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2.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3.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4.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5.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6.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7.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8.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9.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10.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最近更新
  1. ·高院村:建设新屋谋发展,搭起美丽乡村梦
  2. ·李华军:返乡创业先行者,脱贫致富带头人
  3. ·老北川羌寨的震后重生
  4. ·梓潼天宝蜜柚:品牌化引领发展新态势
  5. ·潼江河:强化水质“源头”治理,打造梓潼“生态
  6. ·重走巴蜀:那些人 那些事
  7. ·关坝护林人:十年巡护,守望家乡绿水青山
  8. ·雷青雲:“小小讲解员”自有“大任务”
  9. ·当“张大千”撞上范长江:书画家段瑞明的“回转
  10. ·资中木偶戏:百年非遗展魅力 指尖传承木偶情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