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记蛋烘糕:小巷里的成都老味道

日期: 2019-11-05 20:19:44 点击:
 

    蛋烘糕的香气在成都市金牛区的内曹家巷已经飘荡了28年,许多当地人是品咂着这口味道长大的。“九一年(1991年)就开始做了。”说话的是住在工人村二栋的胡玉泉,位于内曹家巷51号的“陆记蛋烘糕”是他以老婆陆少珍的名字命名、夫妻二人共同打造的“老字号”。

 
网红小吃引八方宾客
蛋烘糕是成都传统小吃,始于清代——用专用铜制小平锅将鸡蛋、发酵过的面粉与适量红糖和成的面烘熟至外酥脆、内绵软,然后包入咸馅或甜馅食用。陆记蛋烘糕有十余种馅料:鲜肉三鲜、五香芝麻、土豆丝、牛肉松、草莓果酱、椰蓉......甜咸之间是地道的成都老味道。胡玉泉还自己发明了“怪味香辣”口味:用大头菜代替牛肉干,制造出辣而返甜的可口“怪味”,在创新中传承成都老味道。
 
每天下午胡玉泉都会带着两盆和好的面浆迎接今天等待吃蛋烘糕的队伍,有网友在微博上说:“排一两个小时很正常”。而且吃上陆记蛋烘糕还得碰运气。“早上下雨,下午就不摆。”工人村的一户人家说。但是,这个“雨天不营业”“下午一点开业、一分钟也不早”“卖完就走、一个也不多做的“傲娇”的蛋烘糕小摊却在当地圈粉无数。胡玉泉说,半天时间能卖几百个,买得最多的顾客一下子100个。许多客人最初没打算买很多,但尝过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香港人排两个小时队买(了)两个,他在这吃,最后吃了30多个。”胡玉泉笑着说。甚至明星都挣脱不了这小小的蛋烘糕的魔力。胡玉泉说,张靓颖和李宇春都是他的蛋烘糕的“忠实粉丝”,每次来都会吃很多。陆记蛋烘糕也吸引了外国人来一尝新鲜十多个国家的老外都吃过!”胡玉泉扬了扬眉毛成都老味道被来自不同饮食文化的人发现、品尝、记忆。
 
陆记蛋烘糕不仅在当地很有名气,还上过不少电视节目。胡玉泉挺喜欢贴在玻璃橱窗上的参加节目的照片,其中一张参加四川卫视《中国正能量》时穿大红色唐装的照片十分醒目。那期《食神来了》,胡玉泉现场烤的蛋烘糕分到观众席上时被一抢而空,大家一人掰一小块,大快朵颐主持人李艾咬了一口怪味香辣”的馅眼睛都亮了。
 
真材实料获食客赞誉
“老板,再帮我弄两个怪味么两个怪味一个芝麻两个草莓!”旁边坐席上传来一声吆喝。胡玉泉往平底锅里舀面酱的时候,陆少珍跟顾客核对着菜单”。
 
平时,老板娘负责和面浆、准备馅料、制作搭配蛋烘糕食用的绿豆红糖冰粉和收钱。面浆里蛋和面的比例及搅拌诀窍只有她知道,胡老板只负责烤。他有两个“工作台”——一个带玻璃橱窗的用来乘放面浆盆和各种馅料;另一个安着两个小灶台,上面各放着一只小平底锅。
 
简单的工具却能酿造出独特的美味。“这跟外头的不一样吧好吃!”胡玉泉给一只平底锅盖上盖,自信地说:“不好吃你来都不要来。”“好吃好吃!一位正带着儿子排队的妈妈边吃边点头。
 
陆记蛋烘糕的外皮里不放添加剂,胡玉泉瞥了一眼盆里的面浆,解释道:“这是面粉跟蛋和的,蛋把面粉染得好黄”胡玉泉提高了嗓门,“你只有打个蛋才能)好黄么。”他边说边把一只平底锅转了转,让面浆流匀。
 
胡玉泉用的馅料都是货真价实,“我这奶油200多(元)一斤有的奶油)40多(元)一大份,我不好意思(用)”。胡玉泉说什么也要保证蛋烘糕的质量。他通常建议顾客吃完再走,不要打包,“在这吃好吃些我给你说老实话起码趁热(吃)”。但是因为用料实在、烘烤精湛,蛋烘糕也可以进行二次加热,“你拿回去随便烤,反正香脆嘛”。
 
胡玉泉一边说,一边一点点从平底锅的边缘铲起被烤得焦黄的脆皮,然后灵巧地把放好馅料的蛋烘糕对折起来,送到顾客的小桌上,“来喽,怪味——”。
 
卅载春秋留初心依旧
陆记蛋烘糕的标价是3.5元一个,“最早卖二角五。”胡玉泉说蛋烘糕的价格也在跟着物价一起涨,尽管如此,仍然比商业街上的连锁店便宜得多,许多店里都卖7、8块。
 
外面一个蛋烘糕卖那么些钱没啥意思。”胡玉泉说他和外面的商贩蛋烘糕的想法不一样。“现在找我开连锁店的好多,都开花了,有些(店)开一个月就关了。”胡玉泉摇摇头说,“不想传,一传(到)外头就乱,打你招牌。”第一次浙江电视台的时候,节目3500元出场费,“在外头打广告到处(有)(赚)”,但这显然不是已经76岁的胡玉泉仍在工人村的小巷里做蛋烘糕的原因。让顾客轻松地吃上放心蛋烘糕,让成都老味道经久不衰,才是他和妻子支这个小摊近30载春秋的不变宗旨。
 
因为离家近,胡玉泉夫妇一直没换过地方,也不打算扩大规模一个棚顶、一块喷着“陆记蛋烘糕”“工人村二栋的”招牌划定了全部营业范围。玻璃橱窗上写着“自备现钞”,“原始”的付款方式给这个只有三张木桌、几把竹凳的拐角小摊平添了一些古朴传统的氛围遥远童年的气息,带给食客一种别于快节奏商业化的清新感。
 
你要果酱,还有啥子嘞?”胡玉泉扭过头问一位顾客,并不停下手里的活儿熟练地操纵着两只平底锅柄。“还有三个芝麻!”那人回答,手里的两小片白纸夹着一只金黄的蛋烘糕,上端被咬过一口的地方冒着滋滋作响的辣椒油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王佳欣 杨星;指导教师魏占兴、郭翠玲、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陆记蛋烘糕:小巷里的成都老味道
  2.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3.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4.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5.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6.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7.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8.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9.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10.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图片新闻
  1.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2.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3.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4.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5.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6.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7.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8.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9.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10. ·富乐街267号的22口瓦缸
推荐内容
  1. ·陆记蛋烘糕:小巷里的成都老味道
  2.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3.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4.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5.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6.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7.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8.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9.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10.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最近更新
  1. ·陆记蛋烘糕:小巷里的成都老味道
  2.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3.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4.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5.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6.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7.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8.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9.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10.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