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日期: 2019-11-05 20:08:49 点击:
 

    七月初的田家镇狮子村,田畦碧绿,屋舍错落,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用竹竿晾晒着一捆捆白色的蒜种,等待着八月的新一轮播种。

今年紫皮大蒜销售让当地村民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四月份收获的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蒜早已销售一空,六块一斤的高价和去年相比更是让村民们十分欣慰。村民们回忆称,去年的大蒜只有几毛一斤,很多人都不卖了,全部烂在地里或者直接扔在路边上。
田家紫皮大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何利用其品牌效应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切身利益,如何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成为狮子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图片1.png
今年的大蒜已经卖完,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挂着晾晒的蒜种 葛畅/摄
六块的喜悦:后悔卖早了
问到今年紫皮大蒜的销售情况,村民林世碧讲到,自己家的大蒜卖早了,只卖了五块六一斤,有的人家后来能卖到七块多。不过比起还有人卖到更早,一块五、两块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出售的情况,林世碧还是很满意自家的价格。
有些村民早早出售大蒜是因为去年的价格实在太过低廉,只有一毛五、两毛一斤,好一些的能卖到五毛八毛。“他们觉得一块五比起去年的两毛已经很好了嘛,所以价格刚开始升起来的时候就卖了”,林世碧说:“没想到后来价格一直涨到了六块多。”
林世碧口中大蒜单价卖到七块的正是村里的种蒜大户熊怀本。熊怀本是地地道道的蒜农,家里的五亩地全部用来种蒜,已经种了三十多年。熊怀本介绍说,三千多斤大蒜都卖完了,并且只有两百多斤的大蒜以七块的单价被村委会卖去用作研究,其他的都是正常价格。熊怀本骄傲地谈起自家的大蒜个头大,品质高,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口碑,以往都是别人直接到家里收购。
五毛的辛酸:无人卖,扔路边
即使这样,熊怀本也依然没有躲过去年的滞销风暴,五亩地的大蒜全都堆在院子里,让乡亲们随意带回家作蒜种。熊怀本说:“我们家因为之前留有蒜种,成本还没有太高。但是卖不出去,一年的辛苦就白干了。”
大蒜滞销不仅让熊怀本这样的大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还有其他散种的村民也同样“赔了”辛苦又“折了”成本。村民彭秀仙去年种了一亩多大蒜,收获了一千斤左右,但是只卖了两百斤。她讲起去年卖大蒜就直摇头说:“一毛五一斤,几百斤才几十块钱,连去镇上的路费都赚不回来,卖都不想卖了。”
后来她干脆把大蒜扔到家门口的垃圾坑里,把坑都填满了。“去年走到马路上两边都是蒜,没人要。但是今年有一滴滴儿(一点点)也要捡来卖,因为卖的到钱嘛”,彭秀仙用手比了比小拇指。村长王开森也说,去年村民把没卖完的蒜顺便放在他镇上的诊所里,到最后堆满了整个屋,硬是清理了一个月才清完。
图片2.png
今年的大蒜已经卖完,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挂着晾晒的蒜种 葛畅/摄
大蒜的困境:地标产品的保护和开发
据村长王开森介绍,五毛和六块的大范围波动并不是特例,而是紫皮大蒜价格的常态,但是低到像去年几毛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201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田家紫皮大蒜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有资料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证是对该产品优越品种和良好信誉的认可,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收入增加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田家镇种植大蒜的历史悠久,紫皮大蒜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村民彭秀仙告诉记者,油菜一亩地只能产两三百斤,玉米一亩地也只能产几百斤,但是一亩满种的大蒜的产量能高达一千五到两千斤。而且玉米每年的价格只有一块左右的单价,大蒜价格好的年份能达到五六块。因此即使去年价格低迷,很多人也会种上一亩地,“闯一闯运气”。
这些年来,田家镇紫皮大蒜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从2011年的1.8万亩到2018年的不足千亩。王开森初步统计,17年狮子村的大蒜种植面积是三百五十亩左右,到去年只有二百八十多亩,锐减了将近一百亩。如何留住村民继续种蒜,保护紫皮大蒜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蒜种,并且利用大蒜的品牌效应实现增收,不让老百姓白白辛苦一年,成为村委会经常思考的问题。去年村委会就想办法,给村民一亩两百块钱种植补贴,挨家挨户做工作。
王开森坦言老百姓的工作不好做,“我们也面临很多压力,万一今年价格还是像去年那样,老百姓都要把我们骂死了。你叫我们种的,结果又亏了。如果今年赚了,那就皆大欢喜,老百姓看到我们都要高兴一点。”
未来的出路:挖掘附加值是关键
王开森认为,农产品最大的风险就是受全国市场价格不稳定的影响,农产品深加工后价格相对稳定很多。因此,探索紫皮大蒜深加工产品,挖掘其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成为下一步村委会实现大蒜增收的主要方向。王开森表示:“还是要靠科技兴村,产业兴村。依靠传统的方式(走不通),如果你的大蒜只能卖一毛五,怎么都没有动力(种蒜)。”
同时,在大蒜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中,村委会也在思考能不能实现机械化耕作。王开森讲到,大蒜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而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机械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目前,狮子村以合作社的名义,加工了三千斤紫皮大蒜,首批腌制了1500公斤。对于下一步田家大蒜的方向,王开森谈到,和内江市的农科院建立合作,在源头上是对大蒜的优质资源进行分类和提纯复壮,确保大蒜的优良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引进大蒜分瓣分选机、播种机、农药喷施机、采收机等,实现自动化播种和采收。在成品加工上,对旧有产房进行升级改造,开展紫皮大蒜蒜米、干品、糖蒜、黑蒜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申请商标,加入内江“甜城味”农产品品牌,进行专业化包装设计。同时积极参加省、市级农博会、展销会,加强电商、农超、农批对接,扩大产品营销渠道,尽量做到订单生产。
听说村里修建大蒜食品加工的厂房,村民林世碧说,如果“腌蒜”在本地销售,就去买点尝尝,当然能销售去外地更好。
图片3.png
村长王开森对田家紫皮大蒜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葛畅/摄
 
文字:范鑫
采访:范鑫、胡美娅、葛畅
通知公告
  1.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2.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3.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4.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5.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6.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7.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8.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9.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10. ·富乐街267号的22口瓦缸
图片新闻
  1.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2.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3.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4.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5.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6.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7.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8.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9.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10. ·富乐街267号的22口瓦缸
推荐内容
  1.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2.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3.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4.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5.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6.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7.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8.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9.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10. ·富乐街267号的22口瓦缸
最近更新
  1.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2.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3.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4.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5.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6.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7.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8. ·谢阶葵:独居闹巷烟杆长
  9. ·洞经一乐一雅士 ——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经古
  10. ·富乐街267号的22口瓦缸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