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丹:我是范长江纪念馆的“哨兵”

日期: 2019-11-05 20:57:28 点击:
 

    “1936年爆发‘西安事变’时,范长江马不停蹄赶往西安,成为第一位敢于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记者。”讲解员蒋丽丹手指展板,将新闻先驱范长江的生平娓娓道来,前来参观长江故居的游客们倾耳细听。

 
蒋丽丹是内江市范长江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26岁的她来到范长江纪念馆已近五年时间。她价值观的转变,业务水平的提升,走上国家级平台讲解的出彩经历,都离不开长江精神的影响。“虽然我不会事事都想到长江精神,但在关键时刻,它对我就是种引导。”谈起范长江,她难掩感恩之情。
 
图片1.png
蒋丽丹为“成兰纪行”小分队同学讲解范长江的新闻成就 狄梦瑶 / 摄
 
“忆苦”与“吃苦”
蒋丽丹出生在四川简阳的一个普通村庄,因为家处偏远,小时候经历过一段因电线损坏而一个月无电可用的生活。据她回忆,那时家里只有奶奶与她两个人,为了打发那段没有电的时光,奶奶每天点燃用麻绳自制的油灯与她聊书、猜谜或给她讲故事。日子尽管清苦,但她未觉漫长。
 
“我小时候因为挑食,被奶奶说我们这一代的小孩儿就是日子太好了,没吃过苦,没饿过肚子,还总是挑这儿挑那儿。”奶奶为了教育她珍惜粮食不忘本,用米糠和玉米糊混在一起为她做了一顿“忆苦饭”。“说真的,很不好吃。”想起那顿“忆苦饭”,蒋丽丹感慨道:“奶奶看到我难以下咽的样子,说她们那会儿玉米糊也没有,日子困难只有米糠。”一顿奶奶为她改良的“忆苦饭”,让蒋丽丹体会到了奶奶所处年代的生计艰难,更感受到一餐一饭的来之不易。
 
蒋丽丹说:“范长江对母亲纺线织布做成的衣服格外爱惜,哪怕衣服旧了、破了,也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年又穿一年。”在接触了范长江的故事后,蒋丽丹发觉,自己童年的家庭教育和范长江勤俭的作风有所契合。简单质朴,不图时尚的想法慢慢在蒋丽丹心中生根。
 
范长江纪念馆馆长段瑞明评价这个年轻的川妹子:“她工作认真,热爱学习,很阳光。”会计专业出身的蒋丽丹,因热爱与机缘来到范长江纪念馆工作。长江精神带给她的工作动力,使她在工作中即便碰到困难,也依旧能埋头苦干。
 
进入纪念馆学习讲解,练好普通话是她的当务之急,“那时我的普通话毛病很多,前后鼻音不会发,字音归音不到位。”此外情感的把控和动作的配合,都是讲解的难点。“我在感到疲惫的时候,会想到11岁入学,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全部课程的范长江,索性自己再多加一点班,多吃一点苦。”对于这些困难,蒋丽丹克服的办法简单而原始,就是一个字:练。“多练,反复练,练到想吐,直到‘修炼成型’。”她把曾经的痛苦练习化作笑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0月,蒋丽丹被选赴国家博物馆参加“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讲解工作。来到北京,蒋丽丹在进行了基本的技能培训后,便开始背诵讲解词。上厕所、洗澡、吃饭、走路,蒋丽丹随时随地都在背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重压之下,那几日她未等清早的闹铃响起,五点就睁开了眼,“醒了后怕影响舍友,就跑到厕所里悄悄地背词。”就这样,三千多字的讲解内容,包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蒋丽丹用了四天时间一字不错地完整背诵了下来。
 
背会了词后,她再到现场一遍遍推演。最终,在一周的规定时间内,蒋丽丹顺利上岗,在展厅内为1400多人进行了讲解。蒋丽丹说:“就像长江同志把跟随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的那段经历视为‘一生中最宝贵、最值得回忆的经历’一样,这次走上国家级平台讲解,也是我最珍贵的一次锻炼。”
图片2.png
蒋丽丹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讲解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讲人”也“待人”
说长江讲长江,这是蒋丽丹的点滴日常。
 
在讲解的方式上,蒋丽丹在不停摸索。如何让游客了解范长江的为人,体会长江精神的内涵?她的做法是:依托展板把范长江的成长经历、新闻成就、新闻奉献铺陈开来;借助细节,将范长江秉承简朴、追求真理、廉洁奉公的事迹生动呈现。
 
在讲解的手段上,蒋丽丹也在不断创新。当介绍到毛泽东于1937年为长江同志写过的一封信时,她走到展板旁,借助背景音乐将信的内容诵读,在情感与音乐的配合下,讲解效果达到最大;在讲到毛泽东在凤凰山窑洞里与范长江彻夜长谈的情景时,蒋丽丹播放起两人谈话的模拟录音,用这种方式设法让观众身临其境。蒋丽丹说:“我相信观众们进到那个情景里,就会为之动容的。”
 
蒋丽丹说:“范长江在新闻采访中,真诚关心采访对象,敢于为劳苦大众鸣不平,他最鼓励记者为真理而奋斗,要说真话。”对于自己的工作,蒋丽丹认为,真挚的感情比高超的本领更重要。
 
蒋丽丹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不定,少时一个没有,多时一天接待过五批。前来范长江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年龄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普通群众、党员干部、学生、教授、外国友人,什么身份的人都来,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谈及令蒋丽丹印象深刻的游客,她说:“有好几次,经历过战乱及见证过国家发展变化的人听到范长江的廉洁事迹和去世情景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留下或感动或惋惜的眼泪。”真情实感连接了这位先贤与今人,也连接了蒋丽丹与游客。
图片3.png
蒋丽丹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  郭阳 / 摄
 
想到游客们大多都是第一次到访纪念馆,为了让他们能有所收获,不虚此行,蒋丽丹的每一次讲解,都会以最热情饱满的状态认真对待。“你讲解得太有代入感了”“讲解员很辛苦,你要保护好嗓子”......游客们的反馈和关心,让蒋丽丹倍觉珍贵。
 
“有道”亦“传道”
上岗近五年,蒋丽丹经历了工作的瓶颈期。调整疲倦的心态,找回积极的状态,在起伏之中,蒋丽丹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讲解方法,让解说“有道可循”。
 
“每天讲的故事都一样,有段时间觉得无论怎么讲解都很‘累’,找不到起初的愉悦感。”蒋丽丹的工作心态也曾陷入低迷。静下心分析原因后,她发现心态倦怠才是寻求进步的最大的障碍。“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蒋介石政府压制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长江先生感到在这样的学校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道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学校前往北平。”蒋丽丹说,“他没有忘记自己一直在寻求的道路,我也不能忘记初心。”为了突破瓶颈,蒋丽丹开始从多方面进行调整。
 
讲解的内容上,蒋丽丹开始依据听众的不同,调整内容的比重,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适当的互动。对待普通群众,蒋丽丹会将讲解重点放在范长江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质上;面对在校学生,蒋丽丹则会着重介绍范长江求学时的思想与态度,择业时的理念与担当;接待机关单位,蒋丽丹又会侧重于范长江从政后廉洁奉公的那部分内容。“因人而异”让她摆脱固有解说模式,摸索出自己的讲解之道。
 
当被问及讲解中什么最重要时,蒋丽丹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激情”。她说:“范长江先生开始研究红军、共产党和苏区时,曾封门闭窗、冒着酷暑、擦着汗水,兴奋地阅读了一千七百多本苏区的小册子。跟长江先生一样,有激情,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坚持讲解的信心。”这一点也是她走出低谷的关键方法。每次讲解前,她都会给自己做心理暗示:“这是我的第一场讲解。”暗示多了,习惯了,每一场讲解的情绪便自然而然地保证了。
 
蒋丽丹说,在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面试时,第二个环节是让大家展示一段自己所在纪念馆的讲解,她说了足足五分钟。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内江,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介绍这位新闻先驱的生平。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就业场馆和工作内容,赋予了她特殊的使命,那就是传播范长江的品格道义。
 
“解放后,范长江觉得国家给自己的工资待遇高了,主动要求调低待遇;一次生病,范长江觉得自己没有为国家工作,专门发了封电报给妻子,让妻子把工资退还给国家。”蒋丽丹说,“我心里范长江就是一个爱国为民、追寻真理、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人。这不是官方口号,他真的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常想,如果我是他,处在同样的地位,遇到同样的事,我能如他一样吗?我不知道。”
 
长江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着蒋丽丹。“一是事业,范长江给了我进步的动力,发展的方向;二是思想,范长江的精神提醒着我务实,改变了我的格局。”除了在展馆中讲解长江精神,她还走进过乡镇学校,以宣讲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播范长江的品格。“把先生的品格播种在一颗颗童心里。”蒋丽丹想让身边的人都因范长江而受益表示,自己愿当范长江纪念馆的一名“哨兵”,守卫长江精神,让内江人以范长江为荣,让更多人被长江精神感召。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狄梦瑶;指导教师魏占兴、郭翠玲、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蒋丽丹:我是范长江纪念馆的“哨兵”
  2. ·摘下贫困山村帽,奔向致富“同心”路
  3. ·誓把天堑变通途:九绵高速公路的守望者
  4. ·陆记蛋烘糕:小巷里的成都老味道
  5.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6.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7.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8.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9.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10.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图片新闻
  1. ·蒋丽丹:我是范长江纪念馆的“哨兵”
  2. ·摘下贫困山村帽,奔向致富“同心”路
  3. ·誓把天堑变通途:九绵高速公路的守望者
  4.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5.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6.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7.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8.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9.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10. ·杨彪:一位80后装裱师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推荐内容
  1. ·蒋丽丹:我是范长江纪念馆的“哨兵”
  2. ·摘下贫困山村帽,奔向致富“同心”路
  3. ·誓把天堑变通途:九绵高速公路的守望者
  4. ·陆记蛋烘糕:小巷里的成都老味道
  5.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6.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7.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8.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9.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10.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最近更新
  1. ·蒋丽丹:我是范长江纪念馆的“哨兵”
  2. ·摘下贫困山村帽,奔向致富“同心”路
  3. ·誓把天堑变通途:九绵高速公路的守望者
  4. ·陆记蛋烘糕:小巷里的成都老味道
  5. ·田家紫皮大蒜:价格波动揪人心 地标产品寻出路
  6. ·蓉城童子街小区垃圾分类的“破冰”之旅
  7. ·兰州、兰舟、拦舟:羊皮筏子的困境与希望
  8. ·成都锦门:唤起尘封的丝路记忆
  9. ·“三无”战旗村 蹚出特色“振兴”路
  10. ·光亮无声,所以步履不停——参观范长江故居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