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花:一位勤劳与坚毅的养蜂人

日期: 2019-11-02 22:17:03 点击:
 

    “我对养蜂是有感情的,这一辈子能干好这一件事,我觉得就可以了。”说起养蜂,李树花眼中立刻焕发出光彩。李树花是陇南市武都区一位小有名气的养蜂人,由她创立的花荠公司生产出的蜂蜜,销往兰州、天水、青岛等地。本次参加兰州举办的兰洽会,她带去的多瓶蜂蜜因质量出众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蜂是飞财,飞到谁家谁发财”
细腻的皮肤、精致的妆容、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李树花脚下的那一双高跟鞋踩得格外坚实有力,精干是她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初见李树花,是在2019年7月9日的清晨。经过简单的交谈后,我们便驱车来到了李树花的蜂场。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她的蜂场位于几排居民楼后的空地上,约70平方米的面积整齐地排列着150个蜂箱。据李树花介绍,她现在有10个这样的蜂场,分布陇南的不同地方,这个蜂场是唯一一个定点养殖的蜂场,其他蜂场会根据蜜源的地点进行迁移。
图片1.png
李树花的定点养殖蜂场 王雅楠/
 
 
图片2.png
李树花操作蜂箱 王雅楠/
 
李树花甚至都没有戴防护帽,就快步走到蜂箱前,熟练地撬开蜂箱。她小心翼翼地拿出蜂脾,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她一边向我们展示蜜蜂在蜂脾上产出的纯蜜,一边描述蜂王在蜂脾上找空地产卵的过程。那些密密麻麻的蜜蜂可能会让外人望而生畏,但是对于李树花来说,这却是让她脱贫致富的法宝。“我已经养蜂二十多年了,知道它们的习性,蜂箱中的蜜蜂是不会咬人的。”她微笑着说,“我在特别穷的时候就是通过养蜂致富的。”
 
图片3.png
李树花向记者展示蜂王 王雅楠/
 
在李树花看来,与蜜蜂结缘也算是一种巧合。因为家庭贫困,李树花初中毕业就不得不放弃学业。为了生计,她在养鸡场当过工人、在新疆捡过棉花。由于在外打工生活不理想,她选择了回到家乡。
 
据李树花回忆,那是在1993年,有一天她丈夫偶然中在他家门前的一个小崖下面发现了一窝蜂巢,就用蜂斗将蜂巢钩了上来。小时候就接触过养蜂的李树花看到蜂巢,觉得品质很好,她立刻想起老一辈人常说:“蜂是飞财,飞到谁家谁发财”。于是,她决定接过“财路”,尝试着去养蜂。就这样,李树花开始了她的养蜂之路。而这份事业,她一干,就是27年。
 
“挣了钱,我给自己买了第一部小灵通”
刚开始接触养蜂的李树花,对养蜂并不在行,通过不断自学,她掌握了养蜂的一些基本技术。第一年尝试着发展了十几个蜜蜂后,第二年她逐渐开始扩大规模,将蜂的数量发展到了50个左右,也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批蜂蜜。
 
然而,自主创业并非易事,在收获蜂蜜之后,李树花却面临着销售渠道单一的难题:当时只有一个人收购蜂蜜,而且收购价被压得很低,李树花的蜂蜜利润微薄。面对这种情况,李树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蜜品质好、价格低,却卖不出去?不甘于市场困境的李树花决定,她要去兰州的市场看看。于是,她带上自家产的蜂蜜和一个小铁秤,独自一人坐上了前往兰州的汽车。“那时候穷啊,我带了仅有的几百块钱就出发了。在兰州汽车站对面的一家小旅社住下。我清楚地记得,那时一晚上的住宿费是7块钱,但我都负担不起啊!”李树花望向远处,回忆说。
 
她在兰州找到一个家属院,一家一家上门推销,但是却屡屡遭到拒绝,一个礼拜过去了,她甚至没有卖出去一斤蜂蜜,这样的结果让李树花焦虑万分,不光蜂蜜没有卖出去,她口袋里的钱也马上就要见底了。“我当时急啊,急到上火,脸都肿了一半。”
 
实在没有办法,李树花又找到之前拒绝过她的一位老太太,敲开门,老太太只将开了一个小缝。李树花赶忙问:“你们平时吃蜂蜜吗?”“吃啊!”老太太回答。李树花接着问道:“那你们的蜂蜜都是从哪里买的?”老人简单地告诉她,是从兰州皋兰路的一个专卖店买的。于是李树花一路打听,找到了那家专卖店。
 
蜂蜜店老板看到李树花拿去的蜂蜜样品后,对其品质非常认可,当晚就买下了她带去的所有蜂蜜。“在武都这边我们一斤卖3.5元,专卖店我是4.5元卖掉的,当时卖了1000多块钱,我就把整个兰州市转了一遍,结果晚上忘了路,我打了辆出租车就回去了,因为我有钱了呀!”她说着,按捺不住脸上露出的喜悦。为了进一步扩大销路,李树花又找到了当时兰州最大的一家蜂蜜专卖店。虽然当时那家专卖店库存已经满了,但是当专卖店老板看到她拿去的蜂蜜后,很满意并当即决定购买她的蜂蜜。
 
因为专卖店对蜂蜜的需求量较大,李树花便开始收购其他村民的蜂蜜,卖给专卖店来赚取差价。在养蜂的第三年,她赚了2.5万,真正实现了脱贫。“那时候回来高兴得屁颠屁颠的,不仅我自己的产品挣钱了,我还把别人的产品卖出去了,多有成就感啊!当时正好小灵通出来了,我还花了1800元买了一部小灵通呢!”她脸上洋溢着笑容。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呗”
然而,现实跟李树花开了一个玩笑。因为她养蜂缺乏科学性,卖出的蜂蜜浓度低导致蜂蜜全部发酵变质,于是商家要求退货。“当时一退就是四五万的货,那真的就是从高楼上摔下的感觉啊!这对我打击太大了,也是我在养蜂过程中摔的第一跤。”她惋惜地说道,“但我知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呗!”经历了这次挫折后,李树花认识到了科学养蜂的重要性,开始潜心钻研,深入、系统地学习养蜂知识及技能。专门指导科学养蜂的养蜂手册,李树花一期不落地都会买来进行学习。
 
同时,李树花开始研究蜂蜜的品质,不再收购别人家的蜂蜜,而是一心一意专注于做好自己家的品质。她还不断扩大养蜂的规模,从刚开始的200箱,一直扩大到后来的2000箱。此外,她还鼓励蜂农做高浓度的蜂蜜,对于品质好的蜂蜜,她就实行高价回收,这种做法带动了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就这样,李树花的蜂蜜质量大大提高,获得了买家的一致认可,同时还带动了周围的村民养蜂做蜜的热情。说到这里,李树花神色激动地说道:“这些养蜂的人,最后都开上了小车,盖了楼。”
 
“儿子的一声问候,让我泪如雨下”
创业之初的艰辛,时常让李树花感到疲惫不已。回想起这一路的养蜂历程,始终陪伴着李树花的还是她的两个儿子。“他们兄弟俩从小是跟着我在蜂场长大的,有时候去山里采蜂蜜的时候,他们也跟着我。吃在山上,住在山上,条件很艰苦。”李树花动情地说道。
 
两个儿子对母亲的体贴和爱护,给李树花疲惫的生活带来了如蜂蜜一般甜的滋养。李树花清晰地记得,1999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天下着毛毛细雨。早饭后,她独自一人在厨房中收拾碗筷。几分钟后,李树花看到儿子们从不远处的山林中手拿着一朵鲜花走来。当听到儿子们对她说生日快乐时,她又惊又喜。
 
看到儿子们稚嫩的脸庞,李树花眼中泛起一片晶莹。“那种花特别脆弱,稍微用点劲就会把它弄烂。他们那两双小手得费多大的力气才能采下那样一朵完整美丽的花啊!”她面露微笑,“那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也是儿子们给我带来的感动。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的生活那么艰苦,我觉得没有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看到儿子们手捧鲜花向我走来的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在此后的生活中,她的两个儿子始终陪伴着她,给她鼓励与支持。在李树花对是否创办公司犹豫不决时,她的大儿子对她说:“妈妈,跟着你的心走吧!我们兄弟俩一直支持您!”面对儿子们的鼓励,李树花决定勇敢地迈出创办公司的第一步。
 
看到母亲创业路上的艰辛,两个儿子格外懂事。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李树花身边,学习公司的管理方法。小儿子是一名医生,曾在山东泰安某部队医院上班。2018年,他前往非洲援医一年,最近刚回到家中。
 
“注册蜂产品公司是我的理想”
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养蜂的第三年,李树花就彻底实现了脱贫。
 
2004年初,李树花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专卖店,但由于自学掌握的技术不够成熟,没有一套专门的流程规范,她深切感觉到了养蜂过程中的局限:蜂厂无法扩大。于是,带着管理、技术方面的种种疑惑,她开始走出陇南,外出进行学习。“那个时候我可爱学习了,只要知道有养蜂的讲座,我宁可其他方面少花一些,都要赶去外地参观、学习。”她笑笑,“当时我报了个班,花了好几千,在南京待了三个月,系统地学习了蜂疗、养蜂和蜂产品知识。也正是到了大城市,我才感受到差距,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每天给我们讲课的都是教授,我才知道没有知识真的不行。所以我也就抓住机会,把我所有的疑惑都提了出来,教授们也都会一一为我解答。”
 
2009年,李树花成功注册商标“花荠”。在这个过程中,她带动周边的人们一起养蜂,带动了蜂农增收,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打造品牌效益的目标。“三四百人的会场开会,只要我出来,没有一个人不支持我的。”她认真地说道。
 
2016年,李树花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花荠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2000余箱蜂群,实现了各蜂场统一收购与销售,形成了“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管理销售模式,降低蜂农风险,防止滞销及收购商恶性压价造成蜂农经济损失。年蜂产品产量由最初140吨增加到2019年的610吨。合作社一直以高于最高市场价格5%-10%收购贫困户蜂产品,做到了真正的共同致富。
 
图片4.png
花荠公司蜂产品 王雅楠/
 
2017年,李树花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花荠蜂业有限责任公司,荣获“陇南市名牌产品”称号。“注册蜂产品公司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坚定地说。
 
图片5.png
李树花向记者展示其公司所获奖项 王雅楠/
 
2018年8月,公司旗下的合作社被评为省示范社。
 
李树花不仅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同时也积极发展线上销售的新模式。目前,她在1688及淘宝平台开有两个店铺,平均每年销售额达到10万元左右。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挣了多少钱,而在于帮助了多少人” 
现在的李树花,不仅是公司的总经理,还是甘肃省妇联代表和养蜂技术培训师。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后,李树花在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近年来,公司共带动合作社18个,贫困农户1000余户,其中贫困妇女300余人。
 
图片6.png
李树花公司操作间的工人正在工作 王雅楠/
 
2018年4月,李树花协助政府部门为378户贫困户发放蜜蜂2300多箱,同时免费培训养蜂相关技术,培训人员达到两千多人。李树花始终致力于为贫困户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到目前为止,贫困妇女蜂场就业人数23人,公司就业人数18人。
 
李树花预计,2019年底,合作社90%贫困户将实现脱贫。
 
在李树花帮助过的众多贫困户中,杜德录家极为特殊。父亲常年生病、12岁女儿患白血病的不幸经历让这个6口之家经受着沉重的负担,家中为数不多的积蓄也早已花光。李树花了解情况后,亲自到杜德录家慰问。面对如此贫困的家庭,李树花痛心不已,她决定教授杜德录养蜂技术,让他通过养蜂来获得收入并亲自提供指导。除此之外,李树花连续三年为其提供补助生活金,每年1000元。
 
走进李树花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两面锦旗格外引人注目。原来,这是马营水泉村前头湾社集体为感谢李树花帮助村民杜德录修建住房特意送来的。“每次看到这两面锦旗,我都觉得很欣慰,这也算是大家对我所做努力的一些肯定吧!”李树花笑着说。
 
图片7.png
贫困户给李树花赠送锦旗 李树花/提供
 
据李树花回忆,2018年,她为马营镇养蜂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时,看到一家土坯房异常简陋,她随即停下脚步,上前了解情况。与高代成老人攀谈后,她得知高老一家仅有三口人,因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极度贫困。李树花决定为他们购买板材,修建房屋,总共花费了2万多元,建成了两间面积60多平方米的钢架活动板房,并为其配置了沙发等家具。当地村民得知李树花的善举后,感动不已。
 
面对大家的称赞,李树花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挣了多少钱就有意义。你干了多少好事、你挣钱之后如何回报这个社会,才是人生的意义。”
 
谈起创业开始到现在的收获,李树花笑着说:“感觉能帮助一些贫困户,有一点点成就感吧,不光是我自己挣钱了,还带动了他们,也希望今后能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面对蜂蜜激烈的竞争环境,李树花严肃地说:“现在蜂蜜市场很乱,蜂蜜质量参差不齐。我们不会只关注销量的多少,保质才是我们的第一追求。同时,我会将蜂场排名纳入蜂场管理制度,与各蜂场签订合同,执行主管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这样我们的蜂场既能提高效益,还能实现质量追责。”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朱琳娜 王雅楠 李凯萌 朱丽桦;指导教师冯燕、权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通知公告
  1. ·李树花:一位勤劳与坚毅的养蜂人
  2. ·健康扶贫在路上,更在心上
  3. ·七个故事伴我行走陇南
  4. ·一路追花——“甜蜜”事业背后的酸甜苦辣
  5. ·就砚旋研墨,再书栗玉情——访武都栗玉砚非遗传
  6. ·木雕行的“济公”:匠心守初心
  7. ·电商撬动发展杠杆——哈达铺镇的扶贫之路
  8. ·油橄榄,陇南人的金疙瘩
  9. ·山海共情,爱“心”天使在路上
  10. ·心灵手巧,红心向善——访宕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图片新闻
  1. ·李树花:一位勤劳与坚毅的养蜂人
  2. ·健康扶贫在路上,更在心上
  3. ·七个故事伴我行走陇南
  4. ·一路追花——“甜蜜”事业背后的酸甜苦辣
  5. ·就砚旋研墨,再书栗玉情——访武都栗玉砚非遗传
  6. ·木雕行的“济公”:匠心守初心
  7. ·电商撬动发展杠杆——哈达铺镇的扶贫之路
  8. ·油橄榄,陇南人的金疙瘩
  9. ·山海共情,爱“心”天使在路上
  10. ·心灵手巧,红心向善——访宕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推荐内容
  1. ·李树花:一位勤劳与坚毅的养蜂人
  2. ·健康扶贫在路上,更在心上
  3. ·七个故事伴我行走陇南
  4. ·一路追花——“甜蜜”事业背后的酸甜苦辣
  5. ·就砚旋研墨,再书栗玉情——访武都栗玉砚非遗传
  6. ·木雕行的“济公”:匠心守初心
  7. ·电商撬动发展杠杆——哈达铺镇的扶贫之路
  8. ·油橄榄,陇南人的金疙瘩
  9. ·山海共情,爱“心”天使在路上
  10. ·心灵手巧,红心向善——访宕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最近更新
  1. ·李树花:一位勤劳与坚毅的养蜂人
  2. ·健康扶贫在路上,更在心上
  3. ·七个故事伴我行走陇南
  4. ·一路追花——“甜蜜”事业背后的酸甜苦辣
  5. ·就砚旋研墨,再书栗玉情——访武都栗玉砚非遗传
  6. ·木雕行的“济公”:匠心守初心
  7. ·电商撬动发展杠杆——哈达铺镇的扶贫之路
  8. ·油橄榄,陇南人的金疙瘩
  9. ·山海共情,爱“心”天使在路上
  10. ·心灵手巧,红心向善——访宕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Copyright © 2009 - 2019 ldxw.org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本部思雨楼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