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条河。
大佛寺传播的不是宗教,传播的是一份历史和一种文化。
肉眼所见,大概可以用相片呈现出八九。而佛寺中的花香与汗臭,拥挤与酷热,也与佛寺之外的种种没有什么分别。所以走进佛寺要记录,便只好写写这寺里的声音,是它让这里成了大佛寺。
大佛寺传播的不是宗教,传播的是一份历史和一种文化。
肉眼所见,大概可以用相片呈现出八九。而佛寺中的花香与汗臭,拥挤与酷热,也与佛寺之外的种种没有什么分别。所以走进佛寺要记录,便只好写写这寺里的声音,是它让这里成了大佛寺。
大佛寺 王天琦/摄
客人之声
佛寺里少有敬佛者,流水般的游客中零星地存在几名求佛者。
嘈杂,是游客的代名词,越是在拥挤燥热的地方,这个特征越被放大出来。男人女人、黄发垂髫,被不同地区的方言划分为显而易见的群体。而无论是普通话、香港话、四川话或是东北话,无非尽是“这里”“快点”“让一哈”这些字眼,以及被呼唤的家人名字。
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让来自数百平方千米中的人可爱地相似,对于眼前的佛寺,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急不可耐。这文化肯定不是传统的儒道,也应该不属于这沉默、不善言辞的佛寺。
走过大门,佛寺的客人们便明显不再以方言,而是以年龄区分开来了。
嘈杂,是游客的代名词,越是在拥挤燥热的地方,这个特征越被放大出来。男人女人、黄发垂髫,被不同地区的方言划分为显而易见的群体。而无论是普通话、香港话、四川话或是东北话,无非尽是“这里”“快点”“让一哈”这些字眼,以及被呼唤的家人名字。
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让来自数百平方千米中的人可爱地相似,对于眼前的佛寺,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急不可耐。这文化肯定不是传统的儒道,也应该不属于这沉默、不善言辞的佛寺。
走过大门,佛寺的客人们便明显不再以方言,而是以年龄区分开来了。
大佛寺繁多的游客 王天琦/摄
大门里、主殿前,几位年迈的妇人是佛寺最显眼的客人,她们聚在孤零零的香坛和佛炉前,维系着零星的香火。
寺庙中的老人是最忙碌的,跟上导游匆匆的步伐已经够让老人们费劲,烧香求佛,似乎也是只属于老人们的特殊活动。
凑近去,可以听见她们的喃喃自语,待她们各自许完了愿望,我们才方便来搭话,我听见——
“我们从香港来的。”
“人老了,总会愿意相信佛陀。”
“敬佛……不算吧,我们是旅游的途中顺便求佛吧,求儿女事业顺利、路上平安嘛,毕竟也算出了一趟远门。”
“我们哪儿敢自己走这么远,是孙女带我们出来玩的,她们放假了。”
顺着老人的手指望去,我们瞧见了坐在长椅上自拍的两个年轻姑娘,大概是老人的孙女了。
她们是悠闲的,脱离了解说员身后长龙一般的队伍,自得一份悠哉。她们又是忙碌的,被记录在手机中后,她们便把笑脸藏了起来,埋下头,紧紧将手机钳住,将指尖和双眼完全托付给了这位来自新世纪的、巴掌大的“新佛”。在“新佛”的庇护下,她们听不见脚步声,对来往的生命冷脸相示,那份专注与虔诚胜过她们的奶奶不少。轻呼美女唤不应,轻戳姑娘肩膀后我方听见——
“啊,那边是我们的阿嫲。”
“她们要来,我们只好陪着。”
“额,我们大概对寺庙不感兴趣吧,所以没跟着导游。”
“也不无聊啊,可以玩手机嘛,把照片发给朋友看,和朋友聊天嘛。”
“阿嫲们……她们自己有的聊吧。”
“我知道这里历史悠久……不过也和我没什么关系嘛哈哈......”
随着姑娘手中铃声响起,我们只好结束了攀谈。
寺庙中的老人是最忙碌的,跟上导游匆匆的步伐已经够让老人们费劲,烧香求佛,似乎也是只属于老人们的特殊活动。
凑近去,可以听见她们的喃喃自语,待她们各自许完了愿望,我们才方便来搭话,我听见——
“我们从香港来的。”
“人老了,总会愿意相信佛陀。”
“敬佛……不算吧,我们是旅游的途中顺便求佛吧,求儿女事业顺利、路上平安嘛,毕竟也算出了一趟远门。”
“我们哪儿敢自己走这么远,是孙女带我们出来玩的,她们放假了。”
顺着老人的手指望去,我们瞧见了坐在长椅上自拍的两个年轻姑娘,大概是老人的孙女了。
她们是悠闲的,脱离了解说员身后长龙一般的队伍,自得一份悠哉。她们又是忙碌的,被记录在手机中后,她们便把笑脸藏了起来,埋下头,紧紧将手机钳住,将指尖和双眼完全托付给了这位来自新世纪的、巴掌大的“新佛”。在“新佛”的庇护下,她们听不见脚步声,对来往的生命冷脸相示,那份专注与虔诚胜过她们的奶奶不少。轻呼美女唤不应,轻戳姑娘肩膀后我方听见——
“啊,那边是我们的阿嫲。”
“她们要来,我们只好陪着。”
“额,我们大概对寺庙不感兴趣吧,所以没跟着导游。”
“也不无聊啊,可以玩手机嘛,把照片发给朋友看,和朋友聊天嘛。”
“阿嫲们……她们自己有的聊吧。”
“我知道这里历史悠久……不过也和我没什么关系嘛哈哈......”
随着姑娘手中铃声响起,我们只好结束了攀谈。
来旅游的年轻人 罗登降措/摄
放眼望去,佛寺的各个角落坐着许多这样的年轻人或是中年人。经了解,他们大多都是伴着自己的母亲或是妻子来到这座佛寺。
他们静静抽着烟,或打电话谈着生意。
嘈杂的庙内,他们是最肃静的存在,如铁面罗汉。墨镜的朝向便是家人,顺着他们的关切,我们找到了院内声响的中心,也见到了寺庙的主人。
他们静静抽着烟,或打电话谈着生意。
嘈杂的庙内,他们是最肃静的存在,如铁面罗汉。墨镜的朝向便是家人,顺着他们的关切,我们找到了院内声响的中心,也见到了寺庙的主人。
主人之声
大佛寺中没有僧侣和喇嘛,也就意味着看不到光头与红袍,听不见悠扬的诵经声。寺庙是旅游景点,解说员实属景区中不曾停歇的喇叭,此起彼伏地讲述着佛寺的历史,历史中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文化符号。
从一个个行走的喇叭边穿过,我听见——
“仅有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
“亚洲最大室内泥塑卧佛......”
“永安元年,西夏国师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
“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语言这门艺术是文化的载体。
若三心二意,眼前的塑像便单单是一堆泥土,耳旁的解说也只是聒噪的杂音罢了。当定神去听时,眼前的佛寺便会渐渐,多了片片色彩,层层结构,以及一段段流动的过去。解说词从不能再平凡的耳朵间淌进,又不知从何处泄出,滴在、浇在眼前泥塑罗汉的面上。土色褪去而佛光重现,大殿昏暗的四角被迸发的五色擦亮。一定神才发现,一句句解说经过这番轮回,已化为阵阵无声的妙音。
解说员的语言就是这么一条河,只有顺着河水漂流方可瞥见两岸的光景,而不断往河水中投入的小石子,把人从佛像、彩壁构建的幻境拉回到现实的,是寺中的第二类主人——志愿者,我听见——
“不要摸!说了不要摸!”
“不要拍照,不要挤......”
“先生!”
“这位女士!”
……
经了解,志愿者们也是大学生。
“放假了嘛,闲着也是闲着,这种志愿活动写在简历里也挺好。”
“是挺累的,一直站着,而且老有游客违反规定。”
“写出来?没有吧,但这些规定也算大家都知道的吧?”
“知道了为什么会违反?额,不知道......”
“也许景区确实该把规定张贴出来吧......”
“这能和谁说,说了也没用吧,再说过两天我也走了。”
“不要拍我......”
又一队游客涌进了殿内,志愿者赶忙跟了上去。
从一个个行走的喇叭边穿过,我听见——
“仅有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
“亚洲最大室内泥塑卧佛......”
“永安元年,西夏国师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
“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语言这门艺术是文化的载体。
若三心二意,眼前的塑像便单单是一堆泥土,耳旁的解说也只是聒噪的杂音罢了。当定神去听时,眼前的佛寺便会渐渐,多了片片色彩,层层结构,以及一段段流动的过去。解说词从不能再平凡的耳朵间淌进,又不知从何处泄出,滴在、浇在眼前泥塑罗汉的面上。土色褪去而佛光重现,大殿昏暗的四角被迸发的五色擦亮。一定神才发现,一句句解说经过这番轮回,已化为阵阵无声的妙音。
解说员的语言就是这么一条河,只有顺着河水漂流方可瞥见两岸的光景,而不断往河水中投入的小石子,把人从佛像、彩壁构建的幻境拉回到现实的,是寺中的第二类主人——志愿者,我听见——
“不要摸!说了不要摸!”
“不要拍照,不要挤......”
“先生!”
“这位女士!”
……
经了解,志愿者们也是大学生。
“放假了嘛,闲着也是闲着,这种志愿活动写在简历里也挺好。”
“是挺累的,一直站着,而且老有游客违反规定。”
“写出来?没有吧,但这些规定也算大家都知道的吧?”
“知道了为什么会违反?额,不知道......”
“也许景区确实该把规定张贴出来吧......”
“这能和谁说,说了也没用吧,再说过两天我也走了。”
“不要拍我......”
又一队游客涌进了殿内,志愿者赶忙跟了上去。
繁忙的解说员 罗登降措/摄
佛寺妙音
客人们的喧嚣和安静,主人们的耐心和不耐心,在偌大寺庙的四处响起,在悠久的建筑中回响碰撞,构成了只属于大佛寺的声音。
历史是流水,文化是流水,声音是流水,游客也是流水,所以大佛寺也成了一条河流,流淌在张掖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河水的两端触及河堤,河堤便是城市的孩子。河水冲刷河堤,有星点水滴飞溅;河堤阻拦着河水,泥沙被卷入湍流。
叫卖声、车鸣声就是泥沙,包围着佛寺。但游客走出佛寺,身上沾着河水的湿润,这场交响曲也迟迟不愿奏尽尾音。
历史是流水,文化是流水,声音是流水,游客也是流水,所以大佛寺也成了一条河流,流淌在张掖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河水的两端触及河堤,河堤便是城市的孩子。河水冲刷河堤,有星点水滴飞溅;河堤阻拦着河水,泥沙被卷入湍流。
叫卖声、车鸣声就是泥沙,包围着佛寺。但游客走出佛寺,身上沾着河水的湿润,这场交响曲也迟迟不愿奏尽尾音。
作者:罗登降措 王天琦
指导教师:韩亮
指导教师: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