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理工徒步环保营于甘南合作的广场环保宣讲 吴晓莹/摄
一群身着“守护最美甘南”队服,手持宣传海报的年轻人在甘南合作市文化广场给当地的小孩子做环保宣讲。这是兰州理工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组织此次“徒步营”的一个小片段。
他们大都是大一的学生,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的资料及实地环境考察得到的一手资料徒步走遍甘南下辖县乡,向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15个人带着1000块钱的活动经费,背着社会捐助的环保设备,乡下野外露营睡帐篷,啃烧饼,嚼馒头,是他们乡下生活的常态。能够在甘南环保局会议室里打地铺,是他们最好的住所。
大学社团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推动素质教育。
笔者今年研一,也是从大学时代走过来的。在以往的印象中,某些大学社团的日常,就是搞一些“徒有其表”的活动,令参加的同学们逐渐丧失了对社团的兴趣,还有某些社团活动完全是做给学校团委领导看的,让“下级糊弄上级”的官场病在大学生群体里就开始显现,更有甚者,所谓的就是为了赚取几十块的“入会费”。这样的大学社团有何素质教育?分明是培养“形式主义”官员的“摇篮”。
然而这次笔者看到了一个大学社团的典范,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典范。
兰理工徒步环保营于甘南合作的广场环保宣讲 吴晓莹/摄
古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今有习总书记在 “五四运动” 95周年纪念日时与北大学生谈到“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行的教育乃立人之本。
素质教育以及德的教育是一个从国家和社会角度宏观话题,从微观层面每一个人如何做?大学生能做什么?我们的教育在这些年在这些方面似乎并不充足,尤其是落实到行动上更是微乎其微。
然而从这群大学生中,笔者看到他们推广环保观念的过程是辛苦的,“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司空见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爱、不影响向群众推广环保的热情、尤其是向当地孩子推广时的细心。把这样的事情坚持做下去的同时与之伴随的是“德行”与“素质”的提高。
“人无精神而不立,国无精神而不兴”,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国家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但是近几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不仅是我们的“社会病”、“官场病”,同时也是“校园病”。如果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国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断层”,这将是国之殇、民之殃。
然而这群大学生甘愿放弃自己悠闲的暑期生活,主动来到甘南为当地的人民群众、环保事业义务做贡献,“徒步走甘南、热情去宣讲”不仅仅为当地群众树立了环保典范、更为大学生们树立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道德典范!中国高校应该不断推动落到实处的素质教育,摆脱形式主义的作风,以更深的责任与信仰培养国家的青年一代,使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作者:刘一鸣 吴晓莹
指导教师:李晓灵 葛俊芳 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