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use me!”闲逛诚品书店时一位女生想从我身边通过狭窄通道时说。我抬眼望去这位女生黄肤黑发,典型的黄种人,却条件反射般地用着流利正宗的英语,这着实让我有一些吃惊,我突然意识到港人和内地人对于学习英语观念的不同,对于语言的观念也相差甚远。
夜幕下繁华的香港 马圆圆/摄
在上到政府官员,下到一般公民都可以流利自如地切换英语、粤语、普通话和不同的对象交谈。一个个中国面孔,流利地如条件反射般地使用着英语这是香港最普遍的也是与内地最不同的现象。通过与香港人的闲聊,才得知香港从幼儿园开始便有外籍教师,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学习和练习英语,营造了“习得”的学习环境。同时香港幼童学习英语是利用原音拼合法,它的核心是建立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不借助于音标,也就是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孩子在熟悉这套规则后,可以依照读音,猜出该词的拼写。即:做到看词能读,听音会写,此种方法提高了幼童的认字能力,帮助幼童进行自由阅读,因此在香港书展的儿童书籍类能够看到大量的英文书籍。反观内地人的英语学习,是一字一句、支离破碎的。相信很多人都记得我们最初接触英语的时候老师都会教“What is your name?”“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类似的日常用语,而没有教会我们如何自主地去学习英语,如何自主地阅读,如何将词句连成完整的一句话从而和别人交谈导致一些人在脱离英语学习数年后,会的英语依旧是最初学地那么几句。对比高等教育,香港的大学只有香港中文大学因为建校是秉承着要打破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局面的宗旨,保留着部分学科中文教学,其余大学均采用全英文教学,同时大量聘请外籍教师。反观国内大学的英语教育,普遍是学生修满四个学期的英语课,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就算结束,虽然学校鼓励学生考取托福雅思,但是主动考的学生少之又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港人和内地人的语言观相差甚远呢?这与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近一个世纪有关系,但不全是。香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从一个小渔村迅速转型为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由于与国际交流的需要,港人对英语的学习尤为迫切,加之又有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英语便成为港人生活工作学习交流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并且职位越高的人使用英语的频率也就越高。同时香港人说话时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说国语时会夹杂着一些英文单词,比如说“你download好那份文件没?”“你在deadline之前把东西拿到我的office”等,据香港人说,因为香港是双语教学,两种语言有时候会来不及转换会经常造成这样的现象,或者是不知道这个词用中文如何表示,但这样说话的效率会更高,别人更能够理解说话人的意思,所以港人对于这种现象也就没有去刻意的纠正,一些赴港工作的人也开始慢慢学习这种说话方式,就形成了这样奇怪的现象。
用繁体字和英文共同书写的标牌 马圆圆/摄
内地人对于英语的需求似乎没有港人那么迫切,也许是因为内地人安于现状的性格,也许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似乎很少有人想去国外打拼,对于英语的需求也就只有过了四六级。但是近几年,由于跨国企业的发展,内地人似乎越来越看重英语了,也有不少的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出国深造。总体看来,内地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要做到每个人都可以流利自如的对话还是遥遥无期。
从小的英文教学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在香港这个环境较为复杂,社会影响因素较多的地方依旧存在着弊端。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官方和民间的两条线,目前存在的状况是官方推广两文三语教育——中文、英文、粤语、英语、国语,但是民间习惯用粤语、英语和繁体字。我们在香港某一茶餐厅点菜时,服务员不会说普通话,最后用英语勉强交流,但是中间还是有一些曲折的部分。询问过香港本地人,他们说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许多人如果一直不和内地人接触的话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普通话,不会写简体字。根据港府2011年人口普查报告,香港2011年5岁及以上人口中,惯用语言为普通话的仅为1.4%,而英语为3.5%;另外中文也没有指定是哪一种字体,因此政府公文或者网页除惯用繁体中文外,也可以另备简体中文,现在香港公营机构大部分都是英、繁、简三种选择,即使政府雇员也没有普通话的要求。虽然香港教育局管辖下的中小学也已经普及“三文两语教育”,但是很多港人的家长仍然只鼓励孩子学习英语而忽略了普通话的部分,这造成了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困难。
用繁体字和英文共同书写的路牌 马圆圆/摄
以哪种语言为日常用语无关对错,但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内地应学习香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英语渗透式的“学得”教育,提高英语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改革英语教育模式,从简单的填鸭式教育改进为引导式学习;而香港也应该继续保持“两文三语”的推广,同时加大普通话的推广程度,让普通话也成为香港人的日常用语,更加方便港人与内地人的交流,增进地区关系,共同促进发展。
作者:周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