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应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为学院师生开展了题为《新闻真实的专业观念与实践路径》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刘晓程副院长主持,我院及外校师生近300人参加讲座。
王润泽从“真实与新闻真实”谈起,区分了文学、哲学、宗教等不同领域的“真实”与“新闻真实”的内涵差异,在此基础上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闻真实”的讨论框架——本源的真实、呈现的真实、表达的真实以及认知的真实。
“在行业当中,新闻的真实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已然存在的信条,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成熟的、能够让我们去实践的东西,它恰恰是在实践过程中一点一滴构建出来的。”从实践史的角度,王润泽分析了关于新闻权威的、要素的、希望的以及认知的真实。她以李鸿章答记者问以及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为例,从“新闻真实的历史构建过程”这一视角出发,表明中国虽然很早就把新闻真实当作一个重要的理念,但在具体事件当中,真实性却并没有被排在价值判断的首要位置上。
“战争是新闻的天敌。”王润泽进一步解释道,近现代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处在长期的战乱环境中,这种环境对新闻真实造成了最大的伤害。除此之外,中国写意的文化审美取向、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取向以及真实这一命题本身的复杂性都是使真实在中国新闻业中呈现出如此状态的原因。因此,“新闻真实”的实践史始终是与“新闻真实”的社会史和观念史交织在一起的。即使在当下,理解新闻真实的含义,分析新闻真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应结合既有的历史环境加以分析。尤其对新闻失实的应对,王老师认为应从传媒体制、新闻从业者以及受众三个层面综合发力,为新闻真实的实践创造良好环境,由此才会尽可能避免假新闻的发生。
在互动答疑环节,王润泽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并与李晓灵、谭泽明、刘晓程等老师就“新闻实践史研究”、“后真相时代的新闻坚守”等问题展开交流,为同学们打开了学习和践行新闻真实性要求的思路方向。
(文字/刘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