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记协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自播出以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一个个中国好故事打动人心,一位位中国好记者令人钦佩。
为充分落实中国记协和新闻与传播教指委“好记者讲好故事”进校园倡议,12月18日-22日,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织全院本科生及研究生积极开展了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颁奖典礼视频、学习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聆听优秀记者背后的动人故事。
节目中,《好记者讲好故事》通过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普通人的伟大,以及多维度的展现了社会中的人文关怀与正能量。一个个朴实的新闻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新闻故事,让同学们沉浸其中,感触良多。在场的同学深刻的反思了作一名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究竟有多大。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同学们意识做“好新闻”,讲“好故事”就应有“脚踏实地,深入群众,务实求真”的新闻理想。而作为一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更要学好专业理论,打好实务基础还要兼具独特思想和情怀,用文字和镜头去丈量社会呈现事实。
观看结束后,同学们就如何讲好新闻故事做出了激烈的讨论,不少同学还写下了观后感,我们从这些观后感中精选出一部分陆续在我院公众号西北角上也同时进行了推送。
本科生董若凡发言说:“新闻是时代的声音,时代是平凡人的慷慨高歌。心怀信念的,真诚温暖的,去感知时代;客观公正的,贴近人心的,去报道时代;勇于创新的,阔步向前的,去奋斗于时代。新时代的新记者,可不就是有信念、有能力、有技术的记者,也是想写、能写、会写好故事的记者嘛。”
本科生范鑫谈到:一个好记者,总是想着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关注在哪里,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一个好记者,总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记录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的故事”;一个好记者,总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媒体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理应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学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也可以看作是媒体人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的写照。
本科生李明霞在观后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写道,“这些好记者们不仅心中常存社会大义,更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独自在32米高的云梯上完成直播任务,多形式的新闻报道的熟练掌握以及过硬的体能,都是成为好记者重要的一环。在看到这些好记者们的大义时,更应当清楚撑起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新闻理想的除了他们高尚的品格还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伟大源于平凡,新闻人不期望不奢求成为伟大,但应当让伟大被看见,也应当让平凡被尊重。照让黑暗去蔽,给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点微光。而成为微光需要我们成为一颗足够强大也足够热情的火种,有能力燃烧自己,也愿意去亮更多的地方。
本科生李雪在观后感中写到:媒体作为政党的耳目喉舌,应当时刻牢记我国的政策和战略方针,将这些宏大的理想拆解为这个时代中每一个平凡但又为之勤恳努力的人和事,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和事就汇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前进方向,这些人一致的理想就是我们国家的命运与责任,就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研究生马凯则从媒介生产的的角度进行解读,“想要讲好新闻故事就要技术与内容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比如有关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介情境下如何讲故事本身存在的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来自于传统媒体对受众老龄化、渠道失灵、人才流失等现象的反思以及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陌生感,因此转而推进技术革新而忽略了内容生产。当传统媒体遇到新媒体的时候,它本身就慌了,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强处,就往新媒体的方向发展,结果就做成了两头不到岸的局面。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技术只是我们讲好新闻故事的工具,而不是用来膜拜的神灵,因此想要讲好新闻故事既要求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同时也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呈现。”
学习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视频中的记者典范,谨记“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做一名“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兰州大学新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