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远渡重洋,他们开辟新的航线,发现美洲大陆,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麦哲伦更是率领船队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探险与珍宝总是密不可分,于是在欧洲“藏珍阁”风靡一时。如今香港城市大学的“藏珍阁”传承了过去的精致与格调,其间自然之物尽显光怪陆离,工艺品巧夺天工,阁中又不乏现代科技感。
“藏珍阁”之名来自于一位诗人的家中一隅,那里精美的陈列柜珍藏着一些细致的标本和罕见的文物。随着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陈列柜周围也摆满了收藏品,这“一隅”也就变成了一“阁”。收藏品有的被挂在墙上或天花板上,有的则摆放在地上,俨然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藏珍阁”是主人特意为参观者设计的,物件的摆放显示着主人的审美。参观者欣赏这些收藏品时发出的赞叹是对收藏家们最好的肯定。
最初,收藏家们收藏的只是从欧洲当地国家收集来的古物或者天然物品,后来航海探险家们带回来的各个大陆的奇珍异宝——植物、矿物、艺术品,成了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东西。除此之外,这些物品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艺术爱好者生发了“独角兽”的幻想;一些东西的药用价值开拓了医生们的眼界。于是,“藏珍阁”的价值水涨船高,收藏家们大可以在王亲贵族面前炫耀,“藏珍阁”俨然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收藏家们的野心不止于此,编制一套类似于现代百科全书的世界名录成了他们的追求的目标,包罗由上帝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的标本是令人心动的。
“藏珍阁”之名来自于一位诗人的家中一隅,那里精美的陈列柜珍藏着一些细致的标本和罕见的文物。随着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陈列柜周围也摆满了收藏品,这“一隅”也就变成了一“阁”。收藏品有的被挂在墙上或天花板上,有的则摆放在地上,俨然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藏珍阁”是主人特意为参观者设计的,物件的摆放显示着主人的审美。参观者欣赏这些收藏品时发出的赞叹是对收藏家们最好的肯定。
最初,收藏家们收藏的只是从欧洲当地国家收集来的古物或者天然物品,后来航海探险家们带回来的各个大陆的奇珍异宝——植物、矿物、艺术品,成了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东西。除此之外,这些物品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艺术爱好者生发了“独角兽”的幻想;一些东西的药用价值开拓了医生们的眼界。于是,“藏珍阁”的价值水涨船高,收藏家们大可以在王亲贵族面前炫耀,“藏珍阁”俨然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收藏家们的野心不止于此,编制一套类似于现代百科全书的世界名录成了他们的追求的目标,包罗由上帝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的标本是令人心动的。
“藏珍阁”简介 邹明敏/摄
此次展览活动由香港城市大学与“法国五月”艺术节合办,2018年5月25日至8月19日在城市大学的展览馆举行。
展览的首篇是对“藏珍阁”的介绍。
最初,“藏珍阁”中的物品并不是分类清晰的,各个大陆不同风格的、天然的、人造的,收藏家们都想收藏到自己家中。所以,可能绘有牧童的屏风前面摆着欧式的桌椅,精美的鼻烟壶与石雕并肩而立,包装精美的硬壳书载着欧洲的历史,其侧面是水晶制作的金字塔。这随心所欲地摆放,却又是不同地方互相融汇的和谐。
“藏珍阁”的物件摆放 邹明敏/摄
关于“藏珍阁”的陈列,还有第二种形式:将自然的和人工制作的物品分开陈列。事实上,阁中陈列的方式完全取决于收藏家本人的风格。
拥有创建 “藏珍阁”的能力的有三类人。第一类,皇室。皇室的人力、财力、物力最为雄厚,而且海外探险家得来的宝物也会谨献给皇室,他们建起一个“藏珍阁”绰绰有余;第二类,贵族。他们收集宝物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品味;第三类,生物科学家或其他方面的研究学者。他们会收集一些标本,有时也会自己制作,用来研究和教学。
随着创建“藏珍阁”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宫廷高级画师查理斯·勒布朗在1806年创作了《人脸与猴子的关系》,这幅画作将人与猴子结合,而进化论此时还在酝酿当中,这仅仅是作者的想象。这幅画显示着艺术、想象、科学之间微妙的关系。
《人脸与猴子的关系》邹明敏/摄
画家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画下来,罕见的鸟类,珍稀的物种都是能够为“藏珍阁”添彩的东西。这些精美的画作存留至今,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有增无减。
展览的第二篇是“航海探险与奇秘珍藏”,大海是“藏珍阁”的渊源。
船只模型、丈量海水深度的工具、指南针仿佛将参观者带到了古时的大海, 展柜里的物件上老旧的痕迹是它的过去——在不为人知的时间地点也曾战斗过,也曾浸入海水,或曾深埋于沙。
在长久的海上旅途中,有人将自己看到的、记忆中的、想象中的东西做成工艺品,或者是将旅途中发现的有当地特色的东西珍藏,这是为了让世人与他一起分享。比如,大象与女人的结合,绘有中国孩童的工艺盘子,龙袍和非洲的华丽帽子。航海者们将这些东西带回自己的国家,或用于收藏或者出卖,它们既能满足一些人收藏的欲望,也能使人获得财富地位,同时能够开拓国民的眼界。
船只模型、丈量海水深度的工具、指南针仿佛将参观者带到了古时的大海, 展柜里的物件上老旧的痕迹是它的过去——在不为人知的时间地点也曾战斗过,也曾浸入海水,或曾深埋于沙。
在长久的海上旅途中,有人将自己看到的、记忆中的、想象中的东西做成工艺品,或者是将旅途中发现的有当地特色的东西珍藏,这是为了让世人与他一起分享。比如,大象与女人的结合,绘有中国孩童的工艺盘子,龙袍和非洲的华丽帽子。航海者们将这些东西带回自己的国家,或用于收藏或者出卖,它们既能满足一些人收藏的欲望,也能使人获得财富地位,同时能够开拓国民的眼界。
大象与女人 邹明敏/摄
非洲帽子 邹明敏/摄
在这个展厅中有一件特殊的年轻的工艺品,是香港城市大学教授Linda为此展览活动专门制作的一件艺术品,她用藏珍阁的概念在四方的空间里将她回忆中的东西放在里面,维多利亚港淡蓝的海水是它的背景。
Linda的作品 邹明敏/摄
第三篇“巴黎高科农业学院生命科学博物馆”,是昆虫标本的天下。巴黎高科农业学院开始时并不是做研究的,只是业余收藏,后来发展到研究。
动物、植物等标本,是经过各种各样的处理,使其保持原貌且能长久保存,标本能够供展览、示范和各种研究之用。玻璃柜里所有的小昆虫都用一根针固定在一块板子上,它们是立体的,颜色鲜艳,哪怕是最细小的须也清晰无比,与活的别无二致。蝴蝶的标本很有特色,是新的更好地展示昆虫形态的方法——将其完全展开,其双翅意欲飞翔。
昆虫标本 邹明敏/摄
标本的制作经过发展,技术也日渐成熟。从最初的用针固定,到后来的将昆虫展开固定,再到在动物的肚子里放入棉花和木屑,用玻璃制作动物的眼睛。这使得一些大型动物也能够以标本的形式面世,其中不乏一些罕见的珍稀动物。
在第四篇“戴维勒标本屋的珍藏阁”中展示的就是大型的动物标本。戴维勒标本屋是法国著名的标本屋,他们有自己的技术制作标本,不是杀死动物后制作,而是等它们自然死亡后制作。
在一个大展台上,独角兽的头(马头的标本和人工加上去的角的结合)固定在一侧的墙上;栩栩如生的狼眼前躺着一只羊,羊的玻璃眼睛反着灯光;罕见的白化的袋鼠也灵巧地立着。
在一个大展台上,独角兽的头(马头的标本和人工加上去的角的结合)固定在一侧的墙上;栩栩如生的狼眼前躺着一只羊,羊的玻璃眼睛反着灯光;罕见的白化的袋鼠也灵巧地立着。
动物标本 邹明敏/摄
白化袋鼠标本 邹明敏/摄
在展厅的一面墙上挂着三张标本的照片,一只熊和一只四足动物的背影,一只斑马。照片的色调偏暗,透着悲剧的意味。事实上,这是两张几年前戴维勒标本屋失火后的照片。那场大火烧掉了大部分的标本,这三个动物是为数不多的保留下来的标本,于是就有人设计了这样的摆拍,照片中的它们好像又重新活了。
火灾后的照片 邹明敏/摄
展览的第五篇是“藏珍阁与当代艺术”。
这里的陈列品尽是灵感的随意迸发,抽象的、创意的,显展现着当代人的自由。
展厅中也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有托比亚斯·克莱恩用3D打印制作的艺术品·玻璃(见下图),使用的是热固性聚合物;有“动感方块”(见下图)——那些“大理石”上面有黑色的裂纹状图案,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用iPad扫描“大理石”就能看到,每一块“大理石”里都有一个人,他们做着不一样的动作,隔几分钟会改变动作。在iPad里,“大理石”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同行者猜测:“这或许就是另一种二维码吧!”
这里的陈列品尽是灵感的随意迸发,抽象的、创意的,显展现着当代人的自由。
展厅中也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有托比亚斯·克莱恩用3D打印制作的艺术品·玻璃(见下图),使用的是热固性聚合物;有“动感方块”(见下图)——那些“大理石”上面有黑色的裂纹状图案,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用iPad扫描“大理石”就能看到,每一块“大理石”里都有一个人,他们做着不一样的动作,隔几分钟会改变动作。在iPad里,“大理石”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同行者猜测:“这或许就是另一种二维码吧!”
3D打印·玻璃 邹明敏/摄
“动感方块” 郭天奇/摄
“藏珍阁”是香港城市大学里的另一番乾坤。
作者:邹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