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杯子不大,但是我用自己的杯子喝水。”78岁的钱定平教授用这句话结束了他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天山堂B402的讲座。
11月6日19:00,华东师范大学钱定平教授做客新闻与传播学院“群策大讲堂”,为新闻学子们带来“‘钱氏通感’通识教育和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题讲座。讲座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晓灵主持。2015级和2016级辅导员侯宇琦,2017级辅导员李晓宇出席讲座,200多名新闻学子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钱教授就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和兰州的三个因缘,拉近了跟同学们的距离,接着用一名戴眼镜的学生背着大过自己身体的书包前进的PPT动图向大家提出了“为什么中国学生学那么多那么辛苦,为什么创新还是不行(据钱教授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创新能力排世界第22,与明代以前引领世界创新技术相比差之甚远)?”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创新=Α+ε
钱教授认为中国创新之所以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经历、个人修养修为的培养。他得出创新=Α+ε,Α代表所有课堂上学到的知识,ε代表个人的修为、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等。他通过介绍邹韬奋文理兼修中外兼学,所形成知识结构帮助邹韬奋在记者生涯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实例,向同学们例证要学会将所学所悟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才能实现创新。此外,钱教授还就创新公式分析了毕加索的画作,他认为毕加索之所以能开创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在于其结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其异质化为同时论,应用于事物的立体刻画。
ε是创新思维之魂
“不要拒绝碎片的知识,知识无大小,对你们都会有用。”钱教授用自己记住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年份而得到国外教授赞扬的例子给我们解释了碎片知识的重要性。“你们要有自己的生活,学会生活,多去经历,多去体会,多挤时间看看闲书,看与你们专业无关的闲书,哪怕是多谈几次恋爱都可以,还有非常重要的是学好外语,这些东西就是你们的ε。”钱教授指出ε是人类创新的灵魂,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ε值,创新能力才会被激发。
新闻学如何创新
钱教授说:“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是怎么实现创新的,关于科学家们的创新经历大多是新闻记者通过采访才得以公诸于世的。”于是就新闻记者应该怎样创新,他提出了四个取向:技术取向、外文取向、写作取向、艺术取向。建议新闻学子们应在这四个取向上实现创新。关于创新的具体步骤,他认为应该是分为五点,首先要有不凡的志向,二是要有异质思考、逆向思考的能力,三是对现象事物抽象化的能力,四是要找到现象事物相关联性,最后是“为善不同,同归于美”。
在讲座的最后,他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其中有几位学生都提到在当下的教育制度之中应如何处理好Α和ε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学习的功利性问题,“不要把Α和ε对立起来,它们是不对立的,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在不影响A的前提下,ε的发展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对于这个问题钱教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最佩服的不是他的学术成就,而是他自学日、俄、德等多国语言的一种精神。国家的日益开放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语言的学习。”讲座结束后,2016级新闻新闻二班的姚蓉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