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7时,新闻学院“群策大讲堂”第23讲在榆中校区天山堂A304举行。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胜荣教授作了以《国际新闻报道的经历与思考》为主题的讲座。新闻学院院长林治波主持讲座,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中,马先生从自己的多年驻外记者经验出发,向同学们还原了一名驻外记者的真实工作状态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心得。马先生指出,客观性是国际新闻的基本特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客观,这是新闻工作坚持从唯物主义出发的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他还希望新闻从业者努力克服国际新闻的客观隐蔽性、中外记者的价值取向以及思维的偏异等问题,做到新闻的宏观与微观层面统一、价值取向客观,坚守职业道德。他要求同学们要以更开放、更理性的心态对待外媒批评和本国问题,要认识到中国虽然有不少问题,但中国的飞速发展是值得肯定和骄傲的,不应盲目排外或对中国前景过于悲观。
讲座后,马先生与同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呼吁在座同学提高外语水平,增强国际知识,扩展国际视野。
背景资料:
马胜荣,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副会长、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曾兼任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俄友好发展与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新闻界最高人物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会副主任、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全国记协)特邀理事等。
在新华通讯社工作30多年。曾多次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访的记者组组长并到60多个国家采访和访问,担任过新华社驻曼谷分社和科伦坡分社首席记者。先后在新华社国际部担任过编辑、发稿人、英文编辑室主任和国际部副主任。2008年至2013年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已出版《泰国漫忆》、《曼谷之夜》、《旅泰通讯评述选》、《难忘西雅图》、《描述世界----国际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新闻媒介的融合与管理:一种业界视角》、《国际新闻采编实务》等著作,合作译著《相逢在黑夜》,主编《科索沃:点燃的火药桶》、《跨世纪的战略抉择——90年代中俄关系实录》等。1998年获全国新闻编辑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长江通讯社 文/张浩哲 图/宋锐